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太和:薄荷香 農民富 鄉村振興產業旺

2022年05月23日09:2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初夏時節,安徽省太和縣大新鎮千畝薄荷迎來收獲期,當地合作社抓住晴好天氣,組織人員在地裡進行搶收,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在大新鎮辛庄村,上千畝的薄荷長勢旺盛已陸續進入採收期。在薄荷種植大戶張保福的種植基地裡,20余名工人正忙碌收割今年第一茬薄荷,工人們把裝好的薄荷頭一車車運回烘烤車間。除草、收割、澆水、施肥、烘干,在薄荷種植加工產業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工,這也給周圍的群眾提供了便捷的就業崗位和增收渠道。

大新鎮辛庄村村民李鳳蘭說:“俺自己家的4畝地也租給了薄荷種植大戶,俺們這些工人都是旁邊村的,在家閑著沒事做,就來農場干點零活,上午到地裡除草,下午割薄荷頭,6塊錢一小時,一天下來能掙60塊錢,夠補貼家裡日常花銷。” 

薄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在3月底進入收割季,可以持續到11月底。據當地種植大戶張保福介紹,一般每年收割4到5茬,每茬收割周期35天左右。隨著薄荷收購價格的逐年提高,目前在辛庄村及周邊地區薄荷種植面積已輻射近萬畝,隨著當地薄荷的規模化種植,也催生了薄荷深加工產業。

在張保福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准備將新收割的薄荷頭上架烘干,一個烘干房能容納4000多斤的新鮮薄荷頭,在智能烘干房經過46個小時左右的烘干除濕,能出干貨大約600斤左右。“相比較以前用煤炭烘干,使用電烘干出來的薄荷頭,品相更好,能賣上價格,還不污染環境。去年我們基地擴大了生產規模,又安裝了專用變壓器,隻要設置好溫度、濕度和時長,其他的就不用操心了,時間到了,機器自動提醒!”張保福介紹說,頭兩茬薄荷頭日照長、葉面厚,烘干后主要用於做茶,每公斤售價在28元左右。后幾茬主要用於藥廠加工提煉,每公斤21元左右,一年下來每畝收入9000元左右,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可觀的經濟效益,帶動了當地薄荷產業不斷壯大,辛庄村探索出了“合作社+種植戶”薄荷產業模式,不少外出青年紛紛返鄉加入到鄉村振興產業“大軍”中。為了幫助返鄉人員就地創業,當地政府和電力部門高度重視規模化、專業化、標准化特色農業生產用電需求,根據客戶個性化用電需求,綜合考慮供電可靠性、節能環保、用電安全等因素,為客戶量身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供電方案。今年5月初,太和縣供電公司及時地為辛庄村新增安裝一台315千伏安的變壓器,全力保障鄉村特色產業的用電。

電力足薄荷香,村民致富有保障。目前大新鎮的薄荷產品遠銷廣州、韓國、台灣等市場,小小薄荷儼然成了當地的特色產業“名片”,成功帶動了附近農戶增收致富,為當地鄉村振興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岳謙)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