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銅陵

瞭望丨銅陵鑄新

2022年05月05日11:3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銅陵城區(2020年4月攝)詹俊攝

新中國首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第一隻銅業股票都出自銅陵,銅陵是中國銅材加工領域品種最全、產業鏈最完整、配套體系完善且獨一無二的銅材精深加工產業基地。

我國礦山銅資源緊缺、嚴重依賴進口的境況同樣存在於銅陵。銅陵已被列入國家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目前仍在開採的礦山很少,銅陵有色自給率僅8%。

銅陵正深度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和銜接配套。2021年,全市來自滬蘇浙億元以上新建項目160個,佔全市億元以上新建項目總數的56%。

對科技型小微企業首次投放市場、經市科技局認定並在有效期內的創新產品,由政府出手落實“首張訂單”。

這裡區域面積3000多平方公裡,採冶銅的歷史綿延3000多年。

從高空往下俯瞰,受山脈阻擋,萬裡長江在這裡拐了個彎,輾轉向北,再接續向東,奔騰入海。

這就是安徽銅陵,依礦建市、因銅而興。新中國成立之初,來自五湖四海的創業者們,在艱苦環境下,用鐵錘鋼钎開山鑿岩、掘井鑽巷,拼出了新中國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第一座銅冶煉廠,拼出了這座城市曾經的輝煌。

時至今天,面對日益枯竭的礦山資源、偏於傳統的產業結構、逐漸縮小的能耗空間、不斷加大的轉型壓力,是丟掉銅另起爐灶,還是依靠銅一條道走到黑?在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如何再拼出一個新銅陵?

大江終歸東去,銅陵必須過關。

為守至堅:三千年爐火不熄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唐天寶年間,一生游歷名山大川的詩人李白在往來於銅陵、池州期間,寫下了組詩《秋浦歌》,其中一首描寫的是當地冶銅工人冶煉的場景,被稱作中國最早的“工業詩歌”之一。

銅陵被稱作中國古銅都。國內叫過“銅都”的城市還有江西鷹潭和德興、湖北大冶、雲南會澤、廣東陽春等地。然而,銅陵採冶銅的歷史卻獨一無二。

對銅陵師姑墩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証實,這裡在夏商周時就有銅冶鑄業,歷史上從未中斷。新中國首個銅工業基地建於銅陵,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第一隻銅業股票都出自銅陵。銅陵陰極銅、銅材產量分別佔全國11%、8%,銅陵有色躋身世界500強。世界銅加工協會專家認為,銅陵是中國銅材加工領域品種最全、產業鏈最完整、配套體系完善且獨一無二的銅材精深加工產業基地。

在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銅陵有色銅冠銅箔有限公司車間內,一張張薄如蟬翼、滑若絲綢、亮似鏡面的銅箔,正從機器上一點點分離,挂在卷動軸上。它們長5000米到2萬米不等,市場供不應求,從生產線下來后,直接打捆運走。

“這些銅箔是銅基新材料的高端產品,最細能做到4.5微米,是發絲直徑的十五分之一。”公司總經理甘國慶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銅陵先進結構材料(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已入選首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這樣的產業集群安徽有4個,另外3個在合肥。

銅冠銅箔公司是銅陵有色金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合資的銅加工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內一流的5G通訊用銅箔供應商,產品主要供應新能源汽車、5G基站建設等。

銅導電性能好,電氣化、5G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銅。雙碳目標下,很多減排項目需要大量銅,如發電、基建、新能源汽車制造等。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平均每輛用銅超過80公斤,是傳統汽車的4倍。行業預測,2025年我國交通運輸領域銅需求量將達240多萬噸,2030年將達330多萬噸。

一個被守護了3000多年的古老產業,正進入一個需求擴增的新時代。能否抓住需求側機遇,關鍵看供給側質量。銅陵正抓住銅、延伸銅,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環節轉型。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丁士啟說,5G基站對銅箔要求很高,目前國內隻有銅陵有色研發生產的5G通訊用極低輪廓銅箔能達到相關技術要求,降低印制電路板高速信號衰減和失真的影響,提高信號傳輸質量,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國內規模最大的特種電磁線生產企業——銅陵精達特種電磁線股份有限公司內,機器轟鳴,生產線一派忙碌。在這裡,過去常見的圓形電磁線變化出更多形態,有的扁平如帶,有的形如發卡。“我們的產品附加值是常規電磁線的兩倍以上。”公司總經理陳彬說。

陳彬介紹,漆包銅圓線等常規電磁線主要用於冰箱壓縮機等家用電器,市場景氣時加工費每噸5000元。而新能源用扁平電磁線加工費每噸上萬元,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伏逆變器中。精達股份未來還將重點發展核磁共振線圈、航空航天用線材產品。

銅,依然是銅陵的首位產業。2021年,銅陵銅產業規上企業92戶,累計實現產值1785億元,增長34.2%,佔全市規上工業66.3%。從採掘、冶煉,再到加工,銅陵銅產業的優勢與短板也是中國銅產業的縮影。

冶煉領域,銅陵有色冶煉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閃速熔煉、閃速吹煉、兩轉兩吸制酸等技術世界領先。2021年銅陵電解銅產量110萬噸,銅陵有色連續三年躋身世界500強。

加工領域,銅陵把銅杆(線、纜)、銅板帶、銅棒、銅管、銅粉、銅合金等銅精深加工產業鏈作為主攻點,加速構建相互融合、一體多元的完整銅產業鏈。2021年,銅材產品產量144萬噸,銅基新材料產業產值佔銅產業的45.9%。

然而,從產業源頭來看,我國礦山銅資源緊缺、嚴重依賴進口的境況同樣存在於銅陵。銅陵已被列入國家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目前仍在開採的礦山很少,銅陵有色自給率僅8%。

“一方面銅資源匱乏,另一方面銅消費增長很快。特別在新基建、新能源領域,對外依存度逐年升高。”銅陵有色集團副總工程師、戰略發展部部長馬峰說。

破解資源之困,銅陵不停息。

銅是耐用金屬,可以多次回收而無損其性能。國際銅業研究組織數據顯示,2020年再生銅佔全球總電解銅產量的16%,再考慮到直接用於加工成銅材的廢銅量,這個比例約為30%。“再生銅一直是我們探索的解困方向。”銅陵一位干部說。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銅”字仍要堅守,延鏈仍在繼續……

為道至新: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業

銅,是一種神奇的金屬,除了高效的導熱導電性能,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與其他金屬相融性強等特點。銅陵也有如此之特性,是一座極易相融的城市。

上世紀80年代初,20多歲的龔華東從武漢坐船順長江而下,到銅陵港口,又乘坐1路公共汽車到市新華書店,下車就問路人市中心在哪,路人笑著說這裡就是。

“那時的銅陵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全市最高的建筑是4層的老百貨大樓。”現已是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的龔華東回憶說,“五湖四海的人到這座新城市艱苦創業,創造了那個火紅年代,也鑄就了開放包容的城市基因。”

海亮(安徽)銅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磊是新銅陵人,他所在的海亮銅業是世界500強企業、浙江海亮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我們是生產銅管的。之所以從浙江落戶銅陵,除了市委市政府的誠意,也在於這裡整個銅加工產業鏈都是健全的,唯獨沒有銅管,雙方一拍即合。”陳磊說。

距離,是陳磊考慮較多的因素。海亮(安徽)銅業有限公司下游產業的重點是制冷家電行業。隨著長三角大部分制冷家電產業往合肥匯集,陳磊的大部分客戶在安徽。“現在競爭很殘酷,哪怕是100元的物流費用都可能形成直接競爭關系。”陳磊說,“銅陵有原材料供應,庫存周期短,從原材料進來到生產出來,再發到客戶那裡,隻需要5天多時間。”

從“人之融”到“產之融”,這個開放包容的移民城市正深度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和銜接配套。銅陵市招商服務中心主任洪建國介紹,2021年,全市來自滬蘇浙億元以上新建項目160個,佔全市億元以上新建項目總數的56%。

“我們既要抓住銅、延伸銅,也要不唯銅、超越銅,在轉型路上兩條腿走路。”銅陵市委書記丁純對本刊記者說:“產業接續替代是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關鍵和難點。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業,要推動新興產業往核心環節走。”

銅陵從自身資源稟賦出發,綜合考慮城市綜合實力、產業基礎和配套,提出打造“133”先進制造業集群,即: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1個首位制造業集群,化工新材料、專用裝備、綠色建材3個特色優勢先進制造業集群,半導體配套及增值服務、高端元器件及電子材料產業、新能源3個具有優勢潛力的戰略性新興制造業集群。

謀求增量,銅陵不斷“上新”:銅陵有色與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合作,研制生產特種航空金屬材料﹔從江蘇引進凱斯威高端銅合金新材料項目,主要為船舶、高鐵、核電、石油化工等工業領域提供關鍵零部件﹔引進成立安徽華馳動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125kWh/500kW磁懸浮儲能飛輪產品……

“今年上半年,我們又一個新項目要開工了。”在安徽富樂德長江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總經理顧雪龍。“我們和銅陵原有的銅產業關系不大,屬於典型的‘不唯銅,超越銅’。”

據他介紹,2019年以來,公司以每年一個的速度,累計在銅陵投建4個新廠,包括半導體設備洗淨修復項目、陶瓷熔射及研發中心項目、長江半導體大硅片修復項目、碳化硅單晶襯底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等。它們填補了國內大尺寸半導體晶圓精密再生項目空白,將滿足國內外半導體硅片再生市場需求。

到底什麼項目適合銅陵?銅陵市委有清醒的認識,新的不一定是好的,好的不一定適合。轉型不能見異思遷,五花八門都想弄﹔更不能好高騖遠,什麼領域都去碰。有關部門曾制定十大產業鏈招商計劃,被市委拿掉四個,隻保留了六個。一位市領導說:“有的產業尚未成鏈,只是項目,沒有必要硬湊十個整數。”

“銅陵一直在穩住現有主導產業,然后不斷培育、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從這幾年工業運行數據來看,我們傳統產業份額大,財政收入主要依靠它,但比例在下降,轉型路徑日益清晰。”銅陵市經信局副局長李直剛說。2021年,銅陵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942億元,佔規上工業35%,增速35%。

銅陵銅文化廣場中,浮雕上“古朴厚重,熔舊鑄新,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16字“銅都精神”鐫刻其上,在早春的陽光下格外醒目。

這座城市並沒有將興衰榮辱押到一個行業上。沒有銅,則無銅陵。一銅獨大,也不能承受轉型發展之重。善於“熔舊”,也善於“鑄新”,擺在銅陵面前的這張考卷,從來都不是單項選擇題。

為物至精:觸摸一座資源型城市的韌性

14萬平方公裡江淮大地上,長江邊的銅陵市是不折不扣的“小地方”。2016年,樅陽從安慶市劃歸銅陵市管轄,銅陵面積也僅大於淮北,在長三角城市群40個地級市中排倒數第三,呈現出“四小一大”的特點。

除地域小,銅陵城市能級也小,下轄一縣三區,2020年末常住人口131.2萬人,在長三角城市群中僅高於浙江舟山市。

經濟體量小。2020年生產總值剛過千億,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在長三角地級市中排在后面。

產業發展騰挪空間小。長江從銅陵穿境而過,一縣三區呈夾江之勢,全市三分之二的建設面積在安徽省沿江岸線分級管控范圍內,傳統支柱產業依江而建。市場主體培育不足,2020年末規上工業企業僅486戶,在省內居末位。

“一大”是生態環保壓力大。因礦山長期開採造成的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水土流失面積,分別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1.2%和41.3%。銅陵的有色、化工、建材、能源、鋼鐵等傳統主導產業均被列入“兩高”產業,煤炭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85%以上,環境容量成為制約城市轉型發展的突出瓶頸。一段時間以來,銅陵資源型城市轉型帶來的陣痛集中凸顯,2019年經濟增長一度失速。

2022年1月,銅陵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提出,在“十四五”時期要實現經濟總量、企業、工業效益、居民收入“四個倍增”。“這樣安排,綜合考慮了宏觀和微觀、當前和長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也體現了‘奮力跳一跳、加速跑起來’的進取精神。”銅陵市市長孔濤說。

從“四小一大”到“四個倍增”,銅陵要跨越一座座充滿荊棘的高山,靠什麼?

3月8日,安徽陸科光電科技公司生產車間內,技術人員對一款在線檢測設備進行最后調試后,正式向銅陵藍盾豐山微電子有限公司交貨——銅陵市在全省率先試點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產品“首張訂單”政策,在這裡落地。

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銅陵市2021年7月出台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新產品“首張訂單”和推廣應用實施辦法,就是一個范例。辦法提出,對科技型小微企業首次投放市場、經市科技局認定並在有效期內的創新產品,由政府出手落實“首張訂單”。

“這款設備的精度和准確率,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被認定為首張訂單創新產品,獲得100萬元訂單,加快了市場推廣和應用。”陸科光電科技公司董事長劉根說,“首張訂單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還幫助我們快速打開市場,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創新創造。”

“近幾年,銅陵市推進國家試點改革18個,省級試點21個。”銅陵市委政研室主任孟的華對本刊記者說,“我們城市小,船小好掉頭,改革試點相對多一點、集中一些。”

銅陵潔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此感受頗深。公司2021年12月登陸深圳創業板,企業與強生、歐萊雅、金佰利等世界500強企業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企業選擇在銅陵發展,副總經理胡能華有自己的邏輯。

“銅陵人口較少,流水線工人也比較少,城市能級也不大,但我們看中的是營商環境。”胡能華說,“2020年疫情期間,我們一個1億美元的訂單需要擴充產能,銅官區政府把一個僵尸企業閑置廠房改造成現代化廠房,從6月啟動到9月投產,隻用了3個月時間。”

銅陵開新局,還要靠量大面廣的市場主體。2021年,銅陵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1.6萬戶,每萬人擁有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數分別增長35.8%、45.8%。

一座城市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需要一以貫之地付出艱苦努力、拼搏奮斗才能實現。

銅陵有色的老員工們都記得,當年上銅加工項目時,干了一輩子採掘、冶煉的工人們硬著頭皮,苦苦摸索,一點點學起來,艱難轉型,硬是拼出了一條完整產業鏈。

銅陵市發改委副主任謝永明記得,當年上馬銅箔項目時,高端產品市場需求量小,發展很艱難,但今天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崛起,讓他們站上了風口。

大通古鎮上,富含徽派建筑符號的封火山牆已成殘垣斷壁,但那些曾經精美的飛檐翹角和鏤花窗台,卻還頑強聳立在街道兩旁。

銅之韌,讓人觸摸到了一座城市之韌。

隻為成功想辦法、不為躺平找理由。銅陵身上折射的是中國經濟之韌性,無論外部風雲如何變幻,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記者 李亞彪 馬姝瑞 胡銳)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編:劉穎、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