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早餐裡的沿江 典藏安徽美食故事

2022年03月14日10:4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長江在安徽的這一段,綿延八百裡,浩浩湯湯,氣象萬千。沿江的安徽城市每個都別有風情,跟著“皖美好味道”,沿著長江而下,翻開典藏的安徽美食故事,一起品嘗舌尖上的沿江。

單單是早餐的故事,就可以在安慶、銅陵、蕪湖、馬鞍山這裡四天不重樣,繁復的品類,豐富的滋味,足以讓人垂涎三尺。

安慶是長江流經安徽的首座城市,有“萬裡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說。天柱山為古南岳,山巒疊嶂,險峻雄奇。悠悠花亭湖,碧波蕩漾,秀美寧靜。安慶是戲曲之鄉,黃梅戲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一曲“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唱響大江南北。

黃梅戲《女駙馬》劇照。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哼著黃梅戲的委婉悠揚,品嘗安慶小吃的百般滋味,山水宜城別有風情。如同黃梅戲一樣風靡,安慶小餛飩、江鎮包子在全國四處可覓門店,熱騰騰的早餐,撫慰了無數打工人晨間孤寂的心。如果到了安慶,不能錯過的江毛水餃首推安慶市迎江區江萬春水餃店。江毛水餃已經有80余年的制作歷史,因其創始人姓江,故稱“江毛水餃”。這水餃制成餛飩狀,皮薄肉多,肉餡裡有時候會加上蝦仁,再用雞湯或者骨頭湯煨制而成,咬上一口,醇香四溢。

走著唱著,到了大南門,這裡的牛肉包是無數老饕不可錯過的街邊小吃。金黃的外殼,大塊的黃牛肉,還在鍋裡時,就帶著“刺啦”的升騰感。掰開大包子,咬一口,脆嫩無比。一碗滾燙的小餛飩,幾個熱乎乎的大包子,從宜城開始的早餐之旅,簡單而純粹。

銅陵,因銅而得名,以銅而興。城市的名字雖然硬核,卻是一個秀美的沿江小城。這裡推薦的是早餐的輔佐小菜——銅陵白姜。銅陵的生姜瓣粗肥厚、肉質脆嫩、味辣而不嗆口。銅陵白姜年代悠久,始於春秋,北宋時期就被列入朝廷貢品,還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更是到了銅陵首選的文旅產品。

一碗白粥,一份面條,一根油條……銅陵人會在各種早餐裡加幾片姜,這讓白姜成了早餐的靈魂伴侶。甜姜是用白糖、鹽和白醋進行腌制,入口爽脆,回甘清甜。醋泡姜、醬泡姜,攜帶了醋和醬的滋味,咸中帶鮮,嚼一口,微微的灼熱感讓口腔裡的空氣舞蹈起來,可以喝下一大碗稀飯。煲湯、燒菜時加上幾片生姜,原本平淡的菜品,多了鮮辣的口感,豐富了食材的滋味。

沿江而下,江城蕪湖半城山半城水。長江和青弋江在這裡匯聚,古老的鳩茲雕塑矗立在城市的中央,江南四大米市、長江巨埠、皖之中堅,各色的稱謂讓這個江南城市帶著歷史的厚重。方特各大樂園的歡樂刺激,吸引著長三角乃至全國的游人到此一游,流連忘返,又讓這個城市帶著年輕和暢快的活力。

早餐裡的蕪湖則是時尚的城與古老的城碰撞,是各種傳統小吃的組合。在方特一期的門口,等候歡樂的同時,可以到耿福興來嘗一嘗蕪湖小吃。耿福興的名號,大家在《舌尖上的中國》裡已經見識過了,創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這家店,是首批中華老字號。

蕪湖傳統小吃。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讓我們從這部大名鼎鼎紀錄片推薦的蝦籽面開始說起。蝦籽面採取寬湯窄面之法,將面條煮沸后略加冷水煮上片刻,撈起兌入有豬油、蔥花、醬油等佐料的高湯,最后撈出蝦籽撒在面上。面條筋道柔韌,蝦籽鮮香脆彈,食之,有清脆的爆裂感,慢慢喚醒口腔的味覺細胞,再喝一口鮮湯,胃也開始享受著早餐的叫醒服務。

蝦仁干絲是將白干切成絲,拌上蝦仁、木耳、金針菇,脆鮮無比。蘿卜絲酥燒餅則是將白蘿卜切成絲狀,混入面粉裡,炕出來的燒餅呈金黃色,點點白芝麻點綴其上,咬一口面皮酥脆,蘿卜絲脆甜。蕪湖的小籠湯包帶著點淮揚口味的甜,卻又不是那麼甜,蘸點香醋,咬一口,汁水直流,口水直流。油炸臭干子,聞著臭,吃著香,酥脆的臭干子趁著熱氣,蘸上辣醬,入口多汁,滿齒生香。

最后壓軸介紹的是蕪湖紅皮鴨子,這一款烤鴨和安徽其他地市的烤鴨咸香不一樣,蕪湖紅皮鴨帶著甜味,就像蕪湖這座城市般可口可人。蕪湖紅皮鴨在制作的過程中會用糖稀抹勻整個鴨身,反復地揉抹像是輕輕地按摩,將糖的清甜一層層滲入鴨子的表皮,再放入油鍋裡炸,最后進烤爐到通身金黃透紅。蕪湖大街小巷的鹵制品攤點,總是少不了這一款地方美食,香脆的紅皮鴨剁成小塊之后,一定要蘸上獨有的蘸料,咸鮮之中略帶著甜,鴨肉肥而不膩,嫩而不腥。蕪湖紅皮鴨是小時候媽媽帶回來的美食,是成長時和室友的分享,是回鄉后的獨家記憶,這裡的故事與美食有關,更是與城市相關,與城市裡獨特的人關聯。

馬鞍山市是八百裡沿江最后一座城市,也是李白的《望天門山》的詩文所在地。採石磯素有“千古一秀”之譽,留下了李白多少足跡,而今,追著詩仙的腳步,感受採石磯的“雄、奇、險、秀”,在“長江三磯”之首的江邊,鋪上一塊餐布,喝上一杯清茶,再捏住幾塊採石磯茶干放入嘴中,慢慢咀嚼,吟誦一首“白雲千載空悠悠”,豈不快哉!

李白來馬鞍山的當涂,是來看看他擔任當涂縣令的族叔李陽冰。當涂的一道特色美食當涂大肉面,就與李陽冰有關。相傳有一年洪水導致瘟疫肆虐,百姓飢寒交迫,李陽冰搭建醫棚,支起大鍋,把肥肉、辣椒和藥材煮熟,豬肉切塊,又用鹵水煮面,連湯帶面分給百姓。這碗大肉面,面足肉重,帶著縣令的愛民如子之心。把它當作早餐,一碗下去,那可就大半天都不會餓了!

江水見証了漕運的興盛,在含山縣的運漕鎮,這裡的早點則是南來北往的客商留下的小鎮記憶。運漕煮干絲、運漕拌干絲、運漕燒麥、運漕米粉方糕、運漕蛋鍋貼、運漕炒面皮,要到鮑義興茶樓品嘗才正宗,始於清乾隆初年的這家店,據說還接待過李鴻章、馮玉祥。坐在李中堂大人曾經坐過的地方,往事涌上心頭,美味有了厚重的沉澱。

運漕早點系列。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早餐是一天的叫醒時刻,必須吃好了,才能開啟一天的滿滿正能量。若是想順著長江漂流而下,欣賞錦繡安徽的山山水水,感受安徽的百縣名小吃,春日裡最好。陽光明媚,江水如靛,好友三五成群,美食滿滿一桌,觥籌交錯,留香千裡,諸君能不憶沿江?(樊立慧)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