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冬奧獎牌背后的安徽凌家灘

人民網記者 常國水
2022年01月30日09:1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今人和五千多年前先民的智慧碰撞,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北京冬奧會獎牌就是答案之一。

北京冬奧會即將正式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近3000名運動健兒將在賽場上角逐,呈現冰雪運動風採。而北京冬奧會獎牌凝結了五千多年前中華先民的智慧——獎牌背面的設計靈感和視覺來源是距今5000多年的凌家灘文化中的玉雙聯璧。

凌家灘,曾是安徽省含山縣一個普通的村落,因發掘出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而聲名鵲起、享譽中外。

這次,冬奧獎牌和凌家灘文化的“握手”背后究竟藏著怎麼樣的故事呢?

航拍凌家灘全景。人民網 張俊攝

穿越五千多年的智慧碰撞

2021年10月,凌家灘有兩件喜事接踵而至:一件是10月18日,“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名單發布,凌家灘遺址成為安徽唯一入選的項目﹔另一件是10月26日,北京冬奧會獎牌向社會公布,從凌家灘出土的玉雙聯璧成為獎牌設計靈感和視覺來源之一。

對於凌家灘人來說,兩件喜事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因為先前我們並不知道,情理之中是因為我們對凌家灘文化的自信。”孫良鳳是凌家灘遺址管理處副主任、含山縣博物館館長,他對凌家灘文化如數家珍,了然於胸。

北京2022年冬奧會獎牌背面視覺來源於凌家灘玉雙聯璧。圖片來源:北京冬奧組委

得知玉雙聯璧成為冬奧獎牌的設計靈感來源,安徽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著名考古學家張敬國也難掩激動。從1987年首次發掘凌家灘遺址開始,張敬國歷任五任考古隊長,那枚玉雙聯璧便是1987年張敬國挖掘出來的。

“當時,我在電視機前看見了,心裡別提多激動了。”張敬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玉雙聯璧外徑11.2厘米,內徑2.9厘米,厚0.5厘米,呈玉灰白色,扁圓形,表面潤亮,整體呈同心圓造型,中部圓形鏤空,外環邊有四個對稱的孔。

制作精美、設計巧妙的玉璧不僅反映了5000多年前先民高超的工藝水平,更是先民思想和智慧的象征。

張敬國認為,玉璧外圓有四個直角對稱的圓孔,代表了四方,外圓代表宇宙,內圓代表人們生活的空間。內圓與外圓之間的弧形連線分割了內圓與外圓,也在玉璧上形成了一個中軸線,其蘊含了凌家灘先人關於人與自然、四方與中軸之間的哲學思想。

穿透五千多年的歷史塵埃,凌家灘先民的哲學思想與冬奧獎牌設計者的思路相互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

北京冬奧會獎牌設計者是中央美術學院杭海教授團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杭海介紹,古代的玉璧表達了古代中國人對天文跟人文關系或者人跟自然關系的思考。同時,根據傳統的“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理念,他們決定用玉來禮贊獲獎運動員,禮贊奧林匹克精神。

經過反復研討,杭海教授團隊確定了“五環同心”方案,寓意為五環同心,同心歸圓,既表達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華文化內涵,也象征著奧林匹克精神將人們凝聚在一起,冬奧榮光,全球共享。其中,獎牌正面視覺來源是廣州南越王墓同心圓紋玉璧,背面則是安徽含山凌家灘玉璧。

凌家灘,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銅閘鎮,它南臨裕溪河,北靠太湖山,依山傍水,山水交錯。遺址總面積220萬平方米,是一處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心聚落遺址。

凌家灘遺址局部圖。人民網 張俊攝

1985年,當地村民殯葬去世老人時,從地下挖出玉環、石鑿、石鉞等一批玉器、石器。1987年,凌家灘遺址進行首次發掘,迄今先后發掘13次,總發掘面積628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自此,在地下沉睡數千年的凌家灘遺址得以重現人間。凌家灘的考古發現及其所代表的史前文明,被正式確認為“凌家灘文化”。

學界公認,凌家灘遺址是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時期最大的中心聚落,它是中華文明曙光階段最具代表性的遺址之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過程中具有標志性地位。凌家灘遺址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凌家灘遺址區內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壇、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紅燒土和積石圈等重要遺跡,出土精美玉禮器、石器、陶器等珍貴文物。

其中,以玉器最廣為人知。

凌家灘出土的玉鐲。人民網 張俊攝

凌家灘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中,僅玉器就有1200件之多。代表性玉器有人、龜、鷹、龍等。凌家灘出土的玉人大耳朵、高鼻梁,頭戴圓冠,兩臂彎曲,雙手置於胸前,栩栩如生。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玉人身上還發現了比人的頭發絲還細的小孔,這麼小的孔是怎麼鑽出來的?至今讓人不解。

“從出土文物的制作工藝和設計思想看,凌家灘先民擁有著高超的智慧和工藝水平。”孫良鳳說,凌家灘的玉文化代表了同時代玉文化的最高水平,它與紅山文化、良渚文化,並稱為“中國史前三大玉文化”。

凌家灘出土的玉人。人民網 張俊攝

自發現以來,凌家灘遺址一直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保護。2001年6月,凌家灘遺址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以來,分別被納入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大遺址保護規劃﹔2013年12月,被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准為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單位﹔2016年,安徽省出台首個文化遺產保護專項法規——《凌家灘遺址保護條例》……

今天的凌家灘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規劃面積3.35平方公裡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該公園集文物保護展示、科研教育、休閑旅游等功能於一體。自2017年局部開放以來,公園累計接待游客60多萬人。據孫良鳳介紹,公園完全建成后,每年可以接待游客50萬人次以上,將成為安徽省大遺址保護利用的優秀樣板工程。

在孫良鳳和所有凌家灘人看來,這次凌家灘元素融入冬奧獎牌,不僅是凌家灘的驕傲,更是凌家灘文化對外傳播的一次良機,“隨著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凌家灘文化一定能傳播到五湖四海。” 

(責編:蘇恆、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