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蕭縣:擦亮文化特色名片 打造文化旅游強縣

近年來,蕭縣緊緊圍繞建成文化旅游強縣目標,著力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深化三次產業改革的突破口和推動發展的新動力,加速形成了以傳統文化產業為基礎、新興文化業態為導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為目標的新發展格局,努力探索出了“漢興福地、書畫之鄉、勝利之城”等獨具蕭縣地方特色、體現時代特征的蕭縣文化符號。
厚植優勢多措並舉,全面提升蕭縣文化發展影響力
實施人才培養計劃。把文化建設放在文化旅游強縣戰略全局中謀劃,創新實施“田園普及計劃”“獅虎行動計劃”“英才激勵計劃”,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田園普及計劃”實施以來,每年培養書畫基礎人才2000多人,考取書畫類本科院校350人、書畫類專科院校1026人。不斷增加“獅虎行動”計劃培養人數,從每年選拔6人增至選拔10人,先后選派12批63名優秀青年書畫家進入中央美院、中國美院、中國畫院、清華大學藝術系等進行深造,已有18人成為國家級書協會員,19人成為國家級美協會員,全縣新增安徽省書協、美協會員200多人。不斷增加獎勵投入,2021年度“英才激勵計劃”獎勵資金達107萬元。對新加入中國書協、中國美協會員,或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的縣內書畫家一次性給予10萬元獎勵﹔對於蕭籍外地被評聘為“八大美院”教授,或新當選省書協、省美協主席,一次性獎勵10萬元,被評聘為其他綜合大學書畫藝術專業教授,或新當選省書協、省美協副主席,一次性獎勵5萬元。
培育開拓書畫市場。制定扶持政策,以好隊伍打造好作品,鼓勵更多蕭縣書畫經營者“走出去”,開拓徐州毗鄰區、淮海經濟區、長三角區域書畫市場。以“區域融合 書畫先行”為主題,每1-2年舉辦1次長三角全區域大型綜合性書畫藝術節慶活動,由蕭縣、徐州、揚州、上海、南京、合肥等地輪流舉辦,全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書畫產業市場,成為蕭縣文化的最大亮點和基本底色,把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大力挖掘文化資源,規劃老博物館片區、聖泉水墨小鎮、畫家村文旅融合項目,培育打造蕭縣書畫市場新的品牌亮點。
打造蕭縣特色文化品牌。充分發揮“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優勢,在劉套鎮連續舉辦30屆“桃花筆會”,配合中央電視台拍攝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沿著高速看中國》,提高蕭縣在全國的影響力。2021年“蕭縣伏羊美食文化節”走進合肥活動,向全國宣傳推介蕭縣伏羊文化品牌,利用網絡達人、快手、抖音網紅等新媒體平台進行直播報道,推動蕭縣伏羊美食文化節在更高層面、更廣范圍得到宣傳推廣。“蕭縣葡萄採摘節”聯合徐州市、淮北市在兩省三地同時舉辦,蕭縣葡萄及葡萄加工產品線上銷售一片火爆。
盤活資源多點聯動,不斷增強文旅融合吸引力
提升蔡窪紅色旅游景區建設工程。著眼激發文旅融合發展新動能,大力培育具有蕭縣吸引力的文化品牌和旅游亮點,圍繞蔡窪紅色旅游核心區-蔡窪干部教育學院-郭庄知青村“三點一線”,打造三大重點項目集聚區,提升紅色旅游品質和核心競爭力,創建近期4A、中遠期5A,輻射徐州毗鄰區、淮海經濟區、長三角區域乃至全國的精品紅色文化旅游景區。規劃實施楊家台子西部劉伯承停留地和張震住所等紅色舊址修復項目,建設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基地、紅色拓展訓練基地、紅色產業基地,完善紅色教育功能,創建紅色產業品牌。建設郭庄知青村及其配套的伏羊美食園和郭庄精品民宿等項目,彰顯聚合效應,打造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建設皇藏峪毗鄰區域文旅融合項目。圍繞轉型升級發展需要,加快推進文化產業提質增效,以皇藏峪景區為主體、符離生態旅游大道為發展軸線,無縫對接徐州市、宿州市區和埇橋區,重點建設融創皇藏小鎮項目,盤活皇藏峪北大門商業街,借鑒袁家村模式,打造沉浸體驗式美食商業街區﹔建設文化體驗區、活力運動區、旅游服務區、田園度假區、森林康養區五大功能區,打造“淮海都市圈中央康養度假區”。深度融入徐州經濟圈,實行旅游“一卡通”,精心打造“雲龍湖景區-漢王康養小鎮-皇藏峪景區-蔡窪紅色旅游景區一日游”和“楚王陵景區-龜山漢墓景區-皇藏峪景區漢文化一日游”2條精品旅游線路,吸引淮海經濟區和全國游客。
推進蕭窯文旅融合產業項目建設。做實“筑巢引鳳”,充分發揮蕭縣書畫和蕭窯影響力,招引投資2億元的“安徽蕭縣·龍城畫派·蕭窯文旅”項目,促進蕭縣書畫和蕭窯陶瓷兩大文化支柱相互融合,推進龍城畫派、蕭窯陶瓷品牌統一化、商標化和產業化,復建蕭窯陶瓷生產工藝,打造全國唯一集書畫流派融合陶瓷文化的高端藝術陶瓷產業鏈。該項目電商平台落戶張江高科,2024年建成皖北著名的書畫拍賣交易市場,2025年全面建成集本地特色陶瓷書畫手繪創作、展示展覽、教育培訓、民俗民宿、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產業鏈,充實皇藏峪旅游經濟圈,拓展豐富書畫和陶瓷外延禮品,不斷豐富擴大文旅產品供給。
匠心傳承多維發力,深度激發文化創新引領力
以活態傳承為重點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歷久彌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加強對金寨遺址、白土蕭窯遺址、歐盤遺址、花甲寺遺址等文物遺址保護研究利用,打造大皇藏倒流河文化遺產旅游觀光帶。加強文物古跡保護,計劃對博物館、老縣政府禮堂、軍供糧倉庫等一些目前尚沒開發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保護,挖掘人文精神資源,“喚醒”城市記憶,打造文化文創空間,提升城區文化品位。進一步弘揚崇文重教的文化傳統,做好王子雲、王青芳、蕭龍士故居和徐樹錚墓等名人故居、遺存的修復保護,建立文化名人紀念館,做好展陳設計和史料資料搜集展示,推動厚重文化和豐富旅游資源轉化為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以守正出新為重點促進珍貴典藏文物煥發活力。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原則,加快博物館新館建設,加強對博物館現存文物保護、研究、傳承、利用。推出《蕭縣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圖錄》《蕭縣博物館館藏漢畫像石精品解讀》《蕭窯故事》等研究文集,支持民間漢文化研究機構開展學術交流、藏品展示、傳拓培訓、漢服展演,研發漢文化衍生產品,宣傳弘揚漢文化,擦亮蕭縣漢文化特色名片。
以培樹新風為重點促進文明社會風尚深入人心。建好文化陣地,精准對接群眾文化需求,提供訂單式、菜單式服務,精心組織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創排移風易俗梆子戲《兒女婚事》,在全縣提倡婚事新辦,引導廣大群眾抵制高額彩禮。全縣23個鄉鎮274個行政村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各行政村與未婚適齡青年、家庭簽訂了抵制高價彩禮承諾書。全縣涌現了“零彩禮”婚嫁典型50多例。蕭縣移風易俗做法得到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認可和肯定,為《宿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制定提供了參考依據。(劉柳 張長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