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文化體育>>藝術

紀念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褒禪山論壇在含山召開

2021年12月21日21:05 | 來源:馬鞍山日報
小字號

  12月18日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全國多地舉辦了系列紀念活動。王安石34歲時(1054年)游覽了褒禪山(位於含山縣境內,現為國家4A級景區),並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游褒禪山記》,從此與含山縣結下了不解之緣。含山縣也選擇了在王安石的千年誕辰之際,以一種特別的方式紀念王安石的改革創新精神。

  12月18日,由安徽省區域發展研究會、安徽日報理論部主辦,中共含山縣委宣傳部、縣文化旅游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紀念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褒禪山論壇”在含山召開。

  省政協副主席 李修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院長鄧純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省區域發展研究會會長計永超等專家學者參加論壇。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總編熊若愚、求是雜志社研究員李孝純、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路育鬆、中國社科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陳亞聯以論文交流的方式參加了研討。

  會上,由含山縣委宣傳部和《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共同策劃創作的微視頻——《千年“頂流”王安石》首次正式開播,系統展現了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及其重要意義。

  各參會專家學者作研討發言——

  李修鬆:做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這篇大文章

  王安石是我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巨大而深遠。我們在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之際,舉辦論壇紀念他,至少有三方面的意義。

  一是有助於“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我們今天的改革,隻有在毫無自身利益、隻有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定不移,勇改積弊,向一切維護固有利益的保守勢力開刀,堅定不移地刀刃向內,革除一切不合時宜的臃腫、腐敗乃至痛點、難點、堵點,才能不斷取得成功。

  二是有助於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確定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至今乃至將來,都會初心不改,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一切為了人民。所以,我們開展此類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討,有助於繼續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三是有助於發展文化旅游及相關產業。含山縣的褒禪山因王安石《游褒禪山記》而聞名天下,文中對褒禪山的描寫引人入勝,使人心向往之。含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褒禪山歷史文化資源的利用,已取得不少成效。此次會議無疑會大大加強對褒禪山歷史文化的宣傳,擴大褒禪山的知名度、影響力,有助於含山縣做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這篇大文章。希望在此基礎上:一要進一步發掘褒禪山及其周邊的歷史文化資源、農耕文化資源、環境資源,加以綜合利用、創新利用,衍生新產業、新業態。二要運用新方法、新手段,特別是適當結合科技手段,努力使褒禪山歷史文化資源活起來。三要同時將縣內其他旅游景區發展起來,結合含山縣周邊地區的旅游,創造條件,使之與褒禪山旅游形成片,連成線,不僅能吸引游人,而且能留得住游人。

  鄧純東:作為北宋變法的領袖人物,王安石有值得推崇之處

  中華文明五千年來能夠歷經風雨,生生不息,綿延發展,很重要的是因為它有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脈,這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

  作為北宋時期的宰相,作為北宋變法的領袖人物,王安石作為封建社會的官員,他的為官之德是應該充分肯定的,是值得推崇與稱道的。

  一是愛民親民。史料記載,他常常為了底層普通民眾利益而採取一些措施,如為了解決農民生計,常常騎馬或走路到山裡、田裡察訪民情,和農民坐在樹下聊天,解決農民各種訴求。

  二是淡泊名利。綜觀他一生,幾次有機會到朝廷工作,他卻留在基層擔任低級辦事官員,不因官職而失掉人格。

  三是正派為人。王安石為官幾十年,卻一直表現出正派為人、為人正直的官德。光明正大,對事不對人,處事公正,以至於他的政敵司馬光都說,“很多人批評王安石奸邪,其實這不公平。”包括堅決反對他變法的蘇東坡,也對他的人品端正給予很高評價。

  四是嚴於律己。王安石為官幾十年,對自己管束很嚴,近乎苛刻,史載他一直過著簡單朴素的生活,決不利用職權貪污肥己,衣食住行都與普通百姓沒有差別,始終清廉自守。

  五是忠貞國事。王安石為官實踐中對任內事務處處用心,精力專注,勤於公務,忠於職守,總是希望在本職崗位作出最有利於國家的效果,表現出對國事的勤勉忠誠。

  六是剛正不阿。王安石在幾十年為官中,胸中有理想,做事論是非、講原則,他認為不利於國家和百姓的事,無論是誰,決不妥協,無論在基層,還是貴為宰相,都曾因堅持原則得罪了不少權貴人物,甚至與重用他的神宗也據理力爭,決不違心妥協,表現出堅持原則,剛正不阿的政治風骨。

  王安石是封建社會政治家,他的為政之德必然體現封建官場的本質要求,當代社會不能簡單照搬。但他的為官之德,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在經過創造性轉化后,對於今天仍然是有積極意義的,是值得弘揚的。

  熊若愚: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二十七歲擔任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知縣,任職三年,“治績大舉,民稱其德”,為以后革新變法打下了基礎。從史料記載看,王安石之所以要變法,與他長期擔任地方官,了解民間疾苦,深知國弱民窮的根源,是分不開的。

  變法當立善法。“我國歷史上的歷次變法,都是改革和法治緊密結合,變舊法、立新法,從戰國時期商鞅變法、宋代王安石變法到明代張居正變法,莫不如此。”針對北宋當時的實際,王安石認為,治國之道,首要效法先代,革新現有法度。他不僅強調立法,而且強調立善法以利國利民。王安石認為,“蓋君子之為政,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

  李孝純:牢記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人民謀幸福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的一場改革。這場改革運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或熙豐變法。王安石后來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變法存在一些弊端,主要原因在於:變法只是一場地主階級內部針對北宋統治危機的制度改良,沒有觸及社會的根本問題,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封建社會的矛盾。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必須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要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開放的最大優勢謀求更大發展空間。

  我們必須全面深化統籌領導,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牢記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人民謀幸福,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改革發展的各個環節。

(責編:吳西露、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