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網羅天下>>舞動長三角

鹽城阜寧:學史踐行解民憂 紓憂解困踐初心

馬燾燾
2021年12月15日10:29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航拍阜寧縣濱河風光帶。阜寧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學校的改擴建項目是今年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新建的教學樓總投資1080萬元,五層樓涵蓋了5個教室和其他功能區域。”11月29日,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實驗初中長春路校區內,該校負責人介紹說,目前,新建教學樓主體結構已經建成,施工人員分成三批,正在進行教學樓外牆、內牆以及地面管線作業。

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阜寧縣掀起了一股為民辦實事的熱潮。縣四套班子領導採用“四不兩直”方式,常態化深入挂鉤鎮區社區、分管條線,持續排查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問題和短板弱項,每人領辦挂鉤鎮區5項“小確幸”實事﹔“百名年輕干部進村(居)、千名科級干部進企業、萬名黨員進社區”“三進”活動持續開展,幫助企業、村居、社區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民生直通車”定期“駛”進公園廣場、社區集市等場所,現場受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幫助群眾解決困難,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修路建橋 做好民生“必答題”

“這條路壞了一年了,終於能夠正常通行了!”在阜寧縣陳集鎮汪朱村,看著即將完工的村中心路,苗木種植大戶陳開成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我在村裡主要種植一些觀賞類的苗木,有時候要運貨出去,有時候要和老婆回隔壁村的娘家吃飯,中心路是必經之路。”陳開成說,一年前,這條南北走向的中心路還是坑坑窪窪,顛簸不平的,由於盆景運送的特殊性,即便貨車開進來拉貨,也不敢讓貨車直接運出去,必須從北邊繞出去。“然而從北面出發,道路狹小不說,遇上雨天,濕滑的路面和不夠清晰的視野也降低了安全性。”

今年以來,當地鎮村兩級學史踐行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把斷頭路、破損路修好。在了解群眾意見之后,陳集鎮統一規劃,將新鋪設5條水泥路列為急需為群眾解決的實事。在多方籌集資金后,5條路同時動工,同時,各村還請了監督員,“有什麼意見和建議,我們能直接向鎮裡反映。”汪朱村監督員劉楷說。

如今,經過大半年的施工,汪朱村中心路即將貫通,這條寬5米、長2225米的水泥路也將成為陳開成的致富路、回家路。

“經過摸排,我們陳集鎮目前有65座大小橋梁需要維修,目前已經投入29萬元,后期還會繼續投入。”陳集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兩個月的施工,目前該鎮已經完成了19處橋梁修復工作。

在鄉村,修路建橋是最能增強群眾獲得感、安全感的實事之一。今年以來,阜寧縣城建、水利等部門對各村(居)所有尚在使用和暫停使用的橋梁及周邊附屬設施進行了摸排統計,並邀請專家進行安全結構檢查,分批次擬定修建、重建方案,把群眾的事挂在心上,落在實處。

興建水廠 聚焦群眾“水安全”

9月19日,阜寧縣新城水廠建設項目一片繁忙景象,13台大型工程機械正不斷揮舞“手臂”作業,工人們在工地上來回穿梭,加班加點確保工期按時完成。作為阜寧縣為民辦實事重點工程項目,新城水廠的建設關系到城區數十萬百姓的飲用水安全。

過去,阜寧縣的自來水供給問題一直被認為是民生領域的最大短板。“舊水廠設施老舊,阜寧縣人口不斷增加,供水壓力日漸增長。”江蘇阜水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元慶說,為此,當地投資4.8億元,高起點規劃、高標准推進、高質量建設日供水能力15萬噸的新城水廠,讓阜寧百萬老百姓早日用上優質自來水。

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新城水廠項目已完成總體建設量的95%,建成投產后,供水總規模可達15萬噸/日。“按照規劃,我們將會從蘇北灌溉總渠引水,從鋪設長達21.9公裡的原水管線和20.8公裡的清水管線,實現全面互通。”

與此同時,阜寧縣也在著力提升縣域及周邊區域的河道引排能力,“清淤疏浚是為了能暢通,暢通的水系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河道水質。”河長王立剛說,目前,阜寧縣所有河長在河道整治、配套設施建設上,會經常性開展河道巡查,協調施工矛盾,處理涉河問題。

目前,阜寧縣已對境內15公裡的田園風光河段完成疏浚,並逐一排查了71條平交河道,對入河水質較差的44條,共80.6公裡支河,納入“一村一河”整治項目,並全部疏浚整治到位。

水體質量好了,還需共同維護。去年以來,阜寧縣加大沿河“兩違三亂”整治力度,累計勸離、拆解船舶412艘,清理河道漂浮物2.3萬平方米、垃圾212處、亂堆亂放236處。整治沿線砂石廠、貨場、糧食碼頭等各類非法建設和經營設施27處,關停畜禽養殖場99個。如今,在阜寧縣境內的串場河沿線,昔日的亂搭亂建、亂堆亂放已難覓蹤影。

守護文脈 扮靚濱河“北碼頭”

冬日暖陽,沿著阜寧縣濱河風光帶一路向北,即可到達“北碼頭”。一路走來,樹木掩映,水榭涼亭,岸邊的健身步道上,散步休閑觀光的人群怡然自得,不時有飛鳥從水面略過,一派人水和諧的景象。

“這條河流兩岸承載了阜寧人祖先的記憶,也與近現代阜寧人生活的柴米油鹽息息相關。”據景觀帶項目負責人介紹,作為裡下河地區橫貫南北的人工內運河道的一部分,串場河是貫通南北鹽場的古鹽運河,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今年該縣對全流域進行高標准規劃設計,重點建設“一廊兩段八場”景觀。“一廊”就是把全域打造成集生態修復、綠道休閑、濱水田園的串場河藍綠廊﹔“兩段”為城鎮活力段、田園風光段﹔“八場”包含鹽運灣、芳林洲、戲沙岸、悠然庄、意趣林、漁葦蕩、醉田園、水鄉鎮等8個重要景觀節點。同時,阜寧縣還實地學習借鑒淮安、揚州運河文化打造成果,深度挖掘串場河和西側河堤——范公堤的“鹽文化”“碼頭文化”“漕運文化”“民俗文化”等。

區域不同,景觀亦有不同。在縣城段的河濱公園建設中,射陽河口至新204國道沿線7公裡的景觀帶成為重點。一期工程實施射陽河口“北碼頭”至開發區大道段,全長2.3公裡,總面積約27.5公頃,主要涉及鹽運灣、芳林洲、戲沙岸三個重要節點。

“過去,我看著我的母親在河岸邊洗衣做飯﹔長大后,我在‘北碼頭’邊上的工廠裡做焊工﹔多年后,我看著我的學生們走進了岸邊的寫字樓工作。”注視著正在河濱公園踢球的孫子孫女,87的周文豐笑著說。

據了解,目前,阜寧縣秋葭棧道、北碼頭、漁洲碼頭、親水平台、香蒲畔棧橋等5個河埠頭以及三賢遺風等3座廊架已經建成。同時,修建騎行道4000米、步行道1000米,栽植喬灌6000余株、地被9.1萬平方米,未來的串場河阜寧段,將打造成為承載文化記憶、彰顯生態特色的美麗阜寧標識。

(責編:范曉琳、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