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旅跨界融合 串起皖山皖水

在安徽,有一條旅游線路非常獨特,它既有廣西桂林山水之美,又有雲南石林之奇,還有318川藏線之險,汲取皖南山水精華,一路青山竹海連綿,偶有水庫遼闊,是適合自駕、騎行的好地方,它被稱作“皖南川藏線”。
隨著線路的聲名鵲起,游客量也在逐年增加,從2017年的30萬人次增長到2019年60萬人次,即便在是疫情影響較大的2020年,游客量依然增至100萬人次。
深秋時節,“皖南川藏線”旁的池杉林吸引大批慕名而來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人民網 李希蒙攝
游客的不斷造訪,也悄然改變著當地人的生活狀態,帶火了旅游經濟,臨近公路的人家紛紛開起農家樂,深山裡的村民也通過銷售農副特產,端穩了“旅游飯”。
這是安徽省大力實施“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結出的碩果。2019年底,安徽省獲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明確在推進皖南交旅融合發展、提升合肥綜合交通樞紐輻射能力、支撐鄉村振興發展、推動智慧交通技術應用等4個方面開展試點。
今年以來,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全面推進交旅融合工作,打造交通強國建設“安徽樣板”。
車輛行駛在”皖南川藏線“上。人民網 苗子健攝
交旅融合實現“快進慢游”
為推進皖南交旅融合發展試點,安徽省主要從建設“五山”(天堂寨、大別山、天柱山、九華山、黃山)聯動“快進”交通網、完善區域“慢游”交通基礎設施、貫徹綠色交通發展理念、拓展交通設施旅游服務功能、提升旅游運輸服務質量、創建交旅融合“一縣(線)一品”六個方面進行部署。
什麼是“快進慢游”?“快進慢游”怎麼做?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解釋,實現“快進慢游”中的“快進”,重在構建旅游交通運輸體系,包括通道支撐、集散銜接、基礎網絡、配套服務等方面。
以黃山市為例,聚焦構建“快進”交通網絡,該市加快建設昌景黃、池黃高鐵和蕪黃、德上、黃千高速,積極謀劃寧宣黃、杭臨績(黃)、黃(衢)金高鐵和黃山北站動車所、黃山綠色空鐵物流園、市域旅游鐵路T1線、屯溪國際機場遷建等一攬子交通基礎項目,推動“五山”聯動快速鐵路建設,規劃建設市域快速交通線網,不斷完善中心城區至黃山風景區、太平湖、齊雲山等重點景區的快速通道,進一步打通外部大動脈。
而“慢游”的實質,則是指“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要讓游客慢下來欣賞、體味風景。
聚焦“慢游”暢循環,黃山市著手打造了皖浙1號、世界遺產、醉美218、名山秀水、環太平湖、徽州文化、城市環線、經典205、問道探秘、心安月潭10條旅游風景道,對沿線28個道班進行綜合提升改造,重點打造“道班為家”品牌形象。實施賣花漁村、石潭、陽產、祖源等一批微循環項目,全力暢通旅游微循環,實現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到暢。
空中俯瞰“六道灣”。人民網 李希蒙攝
“交通+旅游” 加出新精彩
宣城市涇縣桃嶺村村民潘新寶怎麼也想不到,當年親手修建的公路不僅成了“網紅路”,自己還能靠在路旁開農家樂致富。
桃嶺村位於涇縣汀溪鄉,山高海拔700米,屬於涇縣最偏遠的崇山峻嶺地帶,以前山裡沒有一條公路,兩座大山擋住了桃嶺人的去路。
“桃嶺苦呀桃嶺難,兩座大山把路攔。兩年隻睡一年床,一年要吃兩年糧。”一首民謠唱出了山裡人的無奈。
要想富,先修路。桃嶺人深諳此理。
上個世紀70年代,桃嶺人靠著簡單的工具,用肩扛手提,憑著愚公移山的勁頭建成一條6道大彎、135道小彎,總長20公裡的盤山公路(“六道灣”),桃嶺人終於走出大山,擺脫了肩挑背扛的歷史。
“天蒙蒙亮,打著火把就出門了,在工地上一干就是一整天,直到看不見,才又打著火把回家。”當年參加修路的“青年突擊隊”成員潘新寶回憶說。
如今,“六道灣”也成為皖南川藏線最知名的一段,憑借得天獨厚、生態環境清新雅致的山路,吸引了大量游客。
年逾古稀的潘新寶和其他村民一樣,受益於“幸福路”,也干起了農家樂,過上了好日子。
“桃嶺村有居民200戶,目前有24戶開辦農家樂,全村人均收入較兩年前增長了30%。”提起家鄉的變化,潘新寶喜不自禁。
層巒疊嶂,雲霧繚繞的大灣村,一改往日貧困面貌。如今,在青山翠嶺的掩映下,這座小山村愈發顯示出勃勃生機。人民網 王曉飛攝
交旅融合釋放“美麗財富”
隨著“交通+旅游”模式融合加深,不斷出新精彩,帶動更多人涉足旅游業,走上致富路。這樣的故事,在大別山革命老區安徽省六安市,也不斷上演。
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的大灣村,過去是六安市金寨縣重點貧困村之一,貧困發生率一度超過20%。
如今,大灣村依托處在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上,茶產業和鄉村旅游迅速發展。2020年,全村共有42戶發展農家樂、農家小院和民宿,變成了“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明星村。全村過境游客達35萬人次,成了鄉村振興“安徽樣本”。
“到山上採茶,在家中迎客。”大灣村村民劉輝洪忙得不亦樂乎。他說,路修好以后,出門也方便了,農產品也能賣出去了,到大灣村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我家也在經營民宿,一年靠這能收入10萬塊左右。”
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是中央支持六安老區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全長259.02公裡,起點位於金寨縣南溪鎮李集,經關廟、沙河至斑竹園,沿X054經吳家店、天堂寨,在燕子河接S209至霍山縣太陽鄉,沿X071至終點磨子潭,接濟廣高速單龍寺互通立交,於2016年底實現全線完工通車。這條旅游通道上有銅鑼寨、白馬尖、佛子嶺、天堂寨等眾多景區。
霍山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徐德喜曾任霍山縣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項目辦主任。徐德喜介紹,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覆蓋霍山西南山區6個鄉鎮,原來都是最窮的鄉鎮。隨著這條路的開通,已帶動了15萬人脫貧。目前這條通道已成為景觀路、致富路、幸福路。
自啟動交旅融合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項目以來,六安市以路串景、依路造景,加快構建“快進交通網”,讓游客進得來﹔著力織就“慢游循環網”,使游客留得住﹔加快建設“公共聯通網”,助游客玩得順,路景交融釋放出“綠色財富”“美麗財富”,踐行了交通便利帶動脫貧減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交通為旅游帶來了便利,旅游為交通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隨著交通旅游基礎設施的進一步融合發展,安徽交通旅游資源價值必將進一步凸顯,名片也必將更加靚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