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田先進

安徽省績溪縣荊州鄉原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

用生命踐行初心使命(德耀中華)

本報記者 田先進
2021年09月13日07: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 2021年09月13日 第 11 版)

2019年8月10日,受台風“利奇馬”影響,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普降暴雨,其中距離績溪縣城70多公裡的荊州鄉,3小時降雨量達96.5毫米,防汛形勢尤為嚴峻。為轉移當地村民,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績溪縣荊州鄉原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不顧危險,親自參與搶險救援工作,途中突遇山體塌方,不幸因公殉職,年僅33歲。

1986年,李夏出生於黃山市,大學畢業后到銅陵市地震局工作。2011年,他通過考試成為績溪縣長安鎮一名基層干部,扎根皖南山區。李夏說:“我喜歡跟老百姓打交道,能為老百姓做點實事,內心充滿成就感。”

“你是個外地人,話都聽不懂,活還怎麼干?”面對鄉親們的質疑,李夏沒有退縮,先找當地會說普通話的年輕人交流。一段時間下來,當地方言他都能聽懂了,成了老百姓眼中“講普通話的本地人”。

李夏每到一地,總會第一時間去群眾家裡走訪,在面對面的交流中了解群眾想什麼、盼什麼。2017年6月,李夏在走訪調研時發現長安鎮高楊村生活污水直排污染環境,便和村兩委干部商量,積極爭取上級幫助。很快,在他的推動下,總投資260萬元的污水處理項目落戶高楊村。

為了不影響農戶白天生產勞作,李夏上門走訪、在聯系點開會都盡量安排在晚上。李夏妻子知道后很是擔心:“山裡晚上黑燈瞎火的,你不怕有危險?”“想不了那麼多。”李夏每次都這樣說。

2016年至2017年,李夏兩次被績溪縣紀委抽調挂職。按規定,在縣城裡無住房的,可以住距離上班地點較近的賓館,住宿費報銷。一向節儉的他選擇住在每天48元的小旅社,騎自行車上班要20多分鐘,“在哪兒都是住,公家的錢也是錢,能省一點是一點。”

2018年底,李夏從長安鎮調到荊州鄉工作。荊州鄉是績溪縣最為偏遠的鄉鎮之一,交通不便。平日裡為了方便工作,李夏就住在鄉裡的宿舍,到了周末,他才有機會回到黃山市區的家中。

2019年8月10日,原本是李夏與妻女團聚的日子。但雨越下越大,為了能夠及時應對突發狀況,李夏決定留在鄉裡待命。

15時許,李夏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李書記,不好了,敬老院進水了!”電話那頭,下胡家村黨支部書記胡向明著急地喊道。撂下電話,拿起雨傘,李夏與荊州鄉人大主席王全勝一起,沖進雨中。

“水勢太大,沒幾分鐘就已經沒過了小腿。”聽完胡向明的介紹,李夏立即決定將老人們轉移,眾人合力將18位老人安置到敬老院二樓避險。

雨大水急,沒一會兒,敬老院大門已經走不通了,李夏、王全勝、胡向明隻好從背后的山上繞行,准備去村裡幫助受災村民。

“下胡家村村口有發生塌方的危險!”正在這時,李夏又接到了新的險情報告,三人馬不停蹄趕赴現場。在村口,一棵大樹裹挾著砂石從山坡滑下,把路旁電線壓倒在地,李夏掏出手機拍下照片,發到荊州鄉微信工作群裡,並編發了險情提示:“下胡家村土地廟這裡塌方,樹倒下來把路攔了,電線疑似被打斷……”

為保障群眾安全,李夏等人決定守候在此,護送過路村民。16時30分許,李夏等人護送完一對母子,返回塌方點時,山頂傳來陣陣巨響。

“塌方!快跑!”風雨中,王全勝向前狂奔,大聲呼喊。王全勝被氣流推出2米多遠,樹干、泥土、碎石迅速淹沒路面。很快,第二次、第三次泥石流接連襲來,王全勝再也沒有看到李夏的身影。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搜救,噩耗傳來,李夏的遺體在流經塌方山腳的石門亭河下游被找到。

李夏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稱號,被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榮登“中國好人榜”。

李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的初心使命,正如他在朋友圈的簽名:“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

(責編:范曉琳、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