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紅丨岳西石關:山青水綠“樂”農家

土豆切成細絲、魚塊煎至金黃、排骨燉到酥爛……恰逢周末,在安徽省岳西縣石關鄉石關村的瓦窯崗避暑農庄大院裡,幾位農家主廚正忙著給游客准備晚飯,伴著鍋碗瓢盆的撞擊聲,廚房裡是熱氣騰騰、香氣四溢。
“今晚用餐的客人有20多位,6菜一湯,葷素搭配,6點就能讓游客們准時吃到可口的飯菜。”瓦窯崗避暑農庄的劉掌櫃一邊忙著一邊笑著說道。
目前石關鄉的農家樂多達120余家,其中上規模經營的有40多家。岳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石關鄉位於岳西縣北部,深處大別山腹地江淮分水嶺,距離岳西縣城20公裡,是一個典型的偏僻山鄉,在過去很少有人問津。
但得益於當地的高海拔氣候,風景如畫的綠水青山,這裡如今不僅成了游客夏天打卡的首選之地,還在前不久被評為“安徽省避暑旅游休閑目的地”。
“年平均氣溫在14攝氏度,即便是炎熱的三伏天,平均氣溫也隻有25攝氏度,特別適合前來避暑。”老劉饒有興致地介紹道,“在我們這,就算是夏天喝熱稀飯都不淌汗。”
老劉,名叫劉多雲,今年69歲,是石關鄉較早開設農家樂的經營戶,每年到了暑期,他家都會有不少的回頭客,往往是一房難求。
兒子在縣城,女兒在外地,都有穩定的工作,按理說,退休后的老劉,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但閑不住的他,在看到石關鄉的旅游前景之后,硬是把自家才蓋沒幾年的新房,改建成民宿和農家樂,當起了店掌櫃。
說起當初開農家樂的想法,至今回憶起來,老劉依然沒有顧慮:“石關鄉這麼好的氣候條件,加上風景環境又好,不愁沒客源。”
老劉擴大了農家樂的規模,一到暑期這裡往往是一房難求。人民網 汪瑞華攝
就這樣,退休沒兩年的他,一番折騰之后,心心念的農家樂在2015年正式開業了。
2017年,眼瞅著生意越來越火的老劉,追加投入擴大經營規模,客房數在原有的基礎上翻了一番,能夠同時容納客人48位,可滿足每天100人就餐。
老劉的農家樂緊挨105國道,推開大門,對面就是獅子洞山。平日裡,游客釣釣魚、爬爬山、採採摘……有別於城市的喧囂,這裡的田園生活,讓人好不愜意。
來了都是客。不論是初期,還是現在,但凡客人來了,老劉是既當掌櫃,又當向導,雖然此前沒有從事過服務行業,但他深諳服務周到、環境衛生、價格實惠是農家樂的經營之道,一來二去,頭回客在老劉這裡,慢慢都成了回頭客。
“房間至少要提前半個月預訂,暑假的時候要更早一些,老主顧來了,有的時候一住就是60天,這也是農家樂最忙的時候。”老劉說,刨去去年受疫情影響不說,前兩年基本每年的毛收入都在60萬左右。
也正是老劉給鄉親們開了個好頭,看到瓦窯崗避暑農庄的發展,不少村民都躍躍欲試,熱情很高,隨后鄉裡頭的農家樂也越開越多。
村民返鄉創業,創辦的清溪行館民宿已經成了當地的標杆。岳西縣委宣傳部供圖
當地依托國家體育訓練基地,以及石關小垅、馬畈東裡文等美麗鄉村示范點,近年來,石關鄉的旅游招牌是越叫越響,現在僅農家樂就有120余家,年接待游客量在10萬人次以上。
去年受疫情影響,不少農家樂關門謝客了好長時間,沒有游客就沒有收入,包括老劉在內的經營戶都非常著急。好在后來疫情好轉,旅游市場慢慢放開,這才讓大家伙重新開門迎客。
“去年的疫情,讓鄉裡的旅游業一度停擺,但換個角度來說,疫情也給我們農家樂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環境要更加衛生,氛圍要更加濃厚,不能只是滿足游客的吃和住,還要提供休閑的空間。” 岳西縣石關鄉鄉長葉先安坦言,農家樂也需要高質量發展,才能有更多的客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