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安徽:“雲”上思政,畫出最美“同心圓”

2021年07月23日07:38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從打造思政工作新名片、構建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拓展網絡育人新路徑著手,形成一體化的網絡思政工作體系,推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質量發展。

  筑好省級大平台,實現“學生在哪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做到哪裡”

  “七一”前后,安徽醫科大學的黨員師生紛紛當起網絡主播,錄制 《黨課開講啦》視頻,向學生網友分享如何立足本職崗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所思所做。這些小視頻在網上迅速得到傳播,成為答疑釋惑、豐富學生課余時間的熱門視頻。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我們把黨史學習教育與網絡思政緊密結合,讓學生愛聽、愛看、愛學。 ”安徽醫科大學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大學生是互聯網世界的原住民,是互聯網世界的“最大力量”,當代大學生無人不網、無日不網、無處不網,網絡影響和改變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網絡的迅速發展,給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很多新情況、新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因此,學生在哪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做到哪裡。 ”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佩剛表示。作為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省之一,我省近年來傾力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網絡育人體系。全省投入近1800萬元設立專項經費,著力構建全省網絡思政大格局。

  2019年4月,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牽頭組建的安徽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在安徽大學挂牌成立。該中心依托安徽大學計算智能與信號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匯聚研究力量,建成全省高校智慧思政平台,構建全省高校教育管理服務一體化育人體系,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目前,中心完成了“省校兩級智慧思政平台應用”的開發和建設,直接服務全省120所高校、150多萬名師生。去年疫情期間,該中心依托安徽大學智慧思政平台開發了新冠肺炎疫情監測服務系統,在疫情精准監測、防護知識教育、心理咨詢服務、師生思想引導、服務線上教學等方面為全省各高校構筑起同心戰“疫”安全網。

  引入多功能模塊,做到“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

  “如果不是易班舉辦觀影活動,可能我會錯過《孔繁森》這部紅色經典電影。不過,我很慶幸通過這部電影了解了孔繁森這樣一位黨的優秀干部。 ”近日,安徽工業大學本科生汪靜在易班說說裡深有感觸地說。安徽工業大學依托易班平台,每周開展“以影述黨”觀影活動,目前已舉辦10期,觀影總人數近千人。這些電影題材選取的時間跨度大,涵蓋建國前后重要歷史事件和杰出人物。同學們通過話題參與平台分享觀影感受,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習黨史、感悟歷史。

  這是除“大平台”以外,我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立的省級易班模塊,是一個集思想引領、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互動社區。自2018年啟動易班以來,全省共建高校實名注冊人數達76萬人,共建高校下屬機構群(學院)900個、公共群(班級)1.3萬個,開展了百余場主題活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易”品牌。易班模塊和智慧思政管理、智慧思政課、教育新媒體聯盟暨輿情分析中心、智慧資助等模塊一起組成“5+N智能應用中心”,進一步拓展學業管理、安全管理、就業管理、社團管理等,為“三全育人”試點省建設提供了基礎性平台保障。

  智慧思政課功能模塊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大數據分析手段,將移動端等多種端口融為一體,形成集課程教學、資源共享、網絡研討、數據採集於一體“思政金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解決了“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不能充分共享,教學質量不能有效保証”的問題。去年疫情期間,組織了10場雲端“戰‘疫’思政大課”,平台總訪問量3887萬人次,建成近4000余門思政金課資源,在線培訓全省高校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2265名,打造出一塊具有安徽特色的網絡思政“金字招牌”。

  而依托教育新媒體聯盟暨輿情分析中心模塊,各校可以加強教育引領的話語權和主動權,讓思政話語傳播得更及時、更廣泛、更深入。全省教育熱點可以在第一時間被發現,相應的網絡輿情預警、分析、研判和應對形成閉環。目前,該模塊已完成全省16個市、100所高校新媒體的接入,成為擁有1200萬“粉絲”的紅色陣地。

  智慧資助功能模塊,則全面提升了我省高校學生資助精准化水平,實現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資助工作管理與服務。“智慧資助”工作推進以來,安徽大學等55所高校以及亳州、宿州和蕪湖等市先后啟動此項工作,30所高校和亳州市智慧資助平台已上線。

  持續創新體制機制,不忘“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安徽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立以來,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和專業隊伍優勢,聚合全省思政教育資源和專家力量,不斷創新體制機制。首批開展試點的16所高校在該中心的技術支撐和數據服務下,結合本校實際,分別在智慧思政課、智慧資助、智慧就業、新媒體聯盟與輿情分析、校園安全與陣地管理、心理健康與危機干預、創新創業等方面,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網絡思政工作模式、應用系統、典型經驗、創新做法等。

  在合肥工業大學,“第二課堂”被融入智慧思政建設,學生的第二課堂成績必須達標方可畢業。學校發揮專業優勢,依托“第二課堂成績單”信息管理系統長期形成的行為數據,採用文本分析、實証分析、神經網絡等方法深度挖掘工作規律,探索“第二課堂成績單”育人機理,論証第二課堂教育與學生成長成才的科學必然,為“第二課堂成績單”服務“五育並舉”全面發展人才培養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引。持續更新“第二課堂成績單”大數據中心端功能,推出學生綜合測評管理功能,完善“第二課堂成績單”大數據智慧分析,形成學院、社團、學生、項目、模塊等多個維度畫像,為不同年級學生提供學業規劃、全面發展、就業選擇等智能化專家系統咨詢。目前,該校已實現本科生四年思想政治教育不斷線,每年開展主題班會和小班輔導近2500班次,二級學院“一院一品”“一院多品”思政學習品牌格局初步形成。

  大學生處於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心理問題的紓解不容忽視。為更大程度地解決學生心理咨詢需求,安徽師范大學根據心理咨詢月度和每周學生預約趨勢變化,心理輔導系統採取智慧化排班,合理安排兼職咨詢師人數和值班表,在每年心理問題高發階段分配更多咨詢師,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預約心理咨詢。學生預約心理咨詢后,將會進入待審核環節,系統會根據預約學生填寫的咨詢預約登記表顯示的學生不同問題類型,自動匹配到不同取向、不同經驗的咨詢師,並根據學生預約時填寫心理問卷總分所反映的心理危機程度確定咨詢先后順序,讓學生及時、有效地得到心理咨詢服務。(記者 陳婉婉)

(責編:吳西露、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