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蒙曼探访“诗意山水 滋味宿松”

2025年04月07日09:38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人间四月,芳菲盛景。在这诗意盎然的季节,4月4日—5日,知名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常驻嘉宾蒙曼,先后走进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小孤山、博物馆、白崖寨,在这片充满诗意与韵味的土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并通过多个直播平台积极宣传推介“诗意山水 滋味宿松”。

解读“长江绝岛”诗意,寻找文化根脉

4日下午,蒙曼抵达宿松之行第一站——小孤山。这座被誉为“长江绝岛”的奇山,孤峰屹立在长江之中,如一位遗世独立的佳人,仪态万千。千百年来,小孤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佳作。蒙曼沿着小孤山的台阶拾级而上,实地探访了启秀寺、儒学堂遗址、观涛亭、梳妆亭、圣旨碑、海门第一关等处,触摸着沿途的石刻,赏读着历史遗留的诗文,感受着小孤山跳动的脉搏。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来。”“一望东南形胜阔,何须海上问蓬莱。”蒙曼一路边走边看边感受,与宿松的文化爱好者深入交流,探讨有关小孤山的佳句诗篇,了解宿松的桑落洲文化、黄鳝嘴文化等。“怪不得陆游说‘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小孤山实在太棒了!”

蒙曼以自己深厚的学识,揭开了小孤山蕴含的深邃意境与丰沛情感,引领我们领略这座孤峰别具一格的独特韵味。

在直播中,蒙曼还极力向网友推荐:“这里有这么美的江山、风韵、风云、风情,清明期间如果没有安排,可以来小孤山!”“有机会可以好好地来看一下小孤山,反正‘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探寻宿松悠久历史,感受独特地域文化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宿松县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反映宿松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珍贵文物,是一座集收藏、展示、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这些文物不仅记录的宿松的发展历程,还展现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勤劳与智慧。

5日上午,蒙曼来到宿松县博物馆,了解宿松悠久的历史,领略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受宿松独特的文化魅力。“咱们这馆现在一共是文物多少件?评级的有多少?”讲解员详细向蒙曼介绍:“目前馆藏686件/套,一级文物10件/套,二级文物4件/套,三级文物294件/套。”“馆里有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玉石环、三孔石刀,有青铜文化时期的西周饕餮纹青铜鼎,有温润如玉、著行海内的北宋青白釉仙人吹笙壶,还有陶器、铜镜、砚台……”

其中,北宋青白釉仙人吹笙壶是一件瓷质酒器,取材于《列仙传》王子乔吹笙凤鸣的神话故事,于1994年在宿松县城东郊天圣三年﹙1025年﹚宋墓出土,同年被由耿宝昌任组长的国家文物专家鉴定小组鉴定为一级文物中的国宝级文物,同时也是安徽省唯一的一件瓷器类“国宝”。

“这么棒的宋瓷确实不多见!太棒了!”“我看图片好多次,但是这是第一次看实物,很有仙风道骨。”蒙曼看到仙人吹笙壶展示仿若孩童般欢呼雀跃,当即上前仔细观察细节。“这个果然漂亮,中国画的风范都出来了,果然镇馆之宝是不一样的。”

解码“南国小长城”传奇,触摸历史与山河的对话

白崖寨是一座拥有700年历史的古寨堡,位于宿松县趾凤乡白崖山,始建于元朝末期,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白崖石砌的古城墙绵延十余华里,被文史专家誉称为“南国小长城”。

蒙曼在宿松县博物馆看到白崖寨的历史资料后,对白崖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决定驱车前往,解码“南国小长城”传奇,触摸历史与山河的对话。

一路向前,石块垒筑而成的“小长城”顺着山脉走向,在峭壁上逶迤起伏,曲折蛇行,万卷书崖、船型石、攀龙门、囍树、望江亭……众多景点分布山间。一路上,蒙曼边游景点,边听导游讲述着白崖寨精彩的历史故事,深切地感受着白崖寨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南国小长城”,蒙曼还与一群前来研学的孩子们不期而遇。“太惊喜了,好像中了彩票一样!”孩子们稚嫩的话语不禁令人捧腹。想来也是,这次蒙曼的宿松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探访,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在这个过程中,蒙曼以行走为纽带,与宿松的文化爱好者深入交流,分享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将静态的历史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体验,为宿松文旅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 欧阳星宇)

(责编:黄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