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宣城成立

人民网宣城4月2日电 (记者汪瑞华)4月2日,全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安徽省宣城市揭牌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及专家学者共同参会。
据介绍,全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由宣城立讯精密和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组建,现有理事单位共计150余家。
全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宣城成立。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旨在实现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发展与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促进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揭牌成立后,产教融合共同体各成员单位将积极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和动态化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搭建产教资源共享平台,深化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合作,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可持续人才与技术支撑。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宣城自20世纪80年代,就深耕汽车零部件产业。40余年来,宣城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成长为全市工业体系中的支柱产业,2024年产业产值突破850亿元,规上企业达425家,居安徽省第三位。
行业产教融合体建设,不再是简单的资源对接,而是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耦合,打造支撑产业升级的战略高地。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零部件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加速融合,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宣城市副市长杨林秀表示,宣城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化与长三角兄弟城市的产业协作,推动人才互认、标准互通、资源共享,让产教融合的星星之火,燃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势。
发布《宣城宣言》。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会上,与会代表围绕产教融合的主题,深入探讨了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需求以及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等议题。
同时,发布《宣城宣言》,共同推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构建“产业需求导向、能力本位突出”的育人体系,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营造出“教育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教育”的良好生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