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省内要闻

安徽省以“友好场景”建设为依托,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网——

暖“新”关爱 城市配套服务如何跟上?

2025年04月07日08:22 | 来源:安徽日报
小字号

平台经济与共享经济蓬勃兴起,数百万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穿梭于楼宇街巷,成为服务民生、激活消费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服务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让他们在风雨兼程中感受城市温度?

安徽省以暖“新”驿站筑起避风港,以“友好场景”打造补给站,聚焦新就业群体所思所想和急难愁盼,推出形式多样的关心关爱行动,帮助解决新就业群体面临的停车、充电、饮水、如厕等难题,让他们在“奔跑”路上更安心更暖心。

搭建阵地

布局“友好场景”

4月2日下午3点,外卖骑手朱小雨走进合肥市蜀山区海卉花市使者党群驿站休息,顺便给手机充会电。“中午跑了十几单,手机也快没电了,有这样一个驿站供我们歇歇脚,感觉非常实用。”朱小雨告诉记者。

海卉花市是合肥市网红街区,汇集了几百家商户,日均人流量超6万人次。街区近一半营业额来自平台外卖订单,活跃着一大批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我们打造了使者党群驿站,新就业群体只要走进来,就能享受临时休息、茶水、充电、爱心雨伞、应急药品等10项标准化服务。”合肥市蜀山区委社会工作部非公党建科负责人汪晴川介绍。

为提供更多集成、暖“新”服务,安徽省从办实事、解难题做起,深入推进社区、商圈、街区、楼宇等“友好场景”建设,合力破解新就业群体“进门难”“停车难”“休息难”等急难愁盼。

在芜湖市镜湖区张家山街道,社区联合43家共建单位、商户组建爱“新”联盟,提供便民食堂、免费茶水、临时停车、充电休息、免费体检、法律咨询等多样化的服务。“这种‘商户变身服务站’的模式有效破解了户外劳动者‘歇脚难、就餐难’的痛点。”张家山街道邢家山社区党委书记张静表示,街道印制了“友好街区地图”手册,开发了爱“新”联盟小程序,清楚标注商户信息、地址和提供的服务内容,方便新就业群体及时找到。

芜湖市工艺美术厂位于芜湖市九华中路,作为暖“新”商户之一,两个前厅对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劳动者开放。“我们厂靠近城市主要干道,容易定位,能为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劳动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便利,感到很荣幸。”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刘磊说。

泗县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在大中商圈和居民小区打造35个“暖蜂归宿”党群服务驿站,同时盘活小区闲置用房、党群服务中心等空间,打造100余个邻里驿站,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临时休息和获取自助的“友好场所”。

从城市核心商圈到社区街角,从传统商贸街区到新兴产业园区,安徽正以“毛细血管”式渗透,构建“15分钟服务圈”。数据显示,全省已建设友好社区、友好街区等不同层次“友好场景”2000多个,建成工会驿站1.5万多家,切实解决“进门难、找路难、就餐难、停车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具体问题。

精准关怀

服务向前一步

做好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精准获取需求不可或缺。合肥市将新就业群体纳入重点联系服务群众范围,街道社区与261家快递加盟企业、112个外卖送餐站点、46个网约出行、16家网络货运建立了普遍联系,收集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及时回应期盼。

“去年我们反映‘小区送餐难’,后来就有了物业、社区、平台三方圆桌会,优化骑手通行路线、设置楼栋指引标识、划定专属停车区,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外卖骑手李有智深有感触地说。

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因为公共卫生间附近不好停车,为了避免上厕所选择尽量少喝水。为解决他们的如厕停车难,合肥市交通运输局根据公共卫生间分布,设置如厕临停泊位,每年推进一批“司机之家”建设,着力解决司机用餐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

在淮南市,通过统筹学校、团委、社区等各方力量,合力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寒暑期托育问题。“去年,我们在社区举办暑托班253个,按照‘骑手子女优先参加暑期托管且不受名额限制’的原则,为1641名骑手子女提供暑期托管志愿服务。”淮南市委社会工作部非公党建科有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运用“三公里就业圈”平台,淮南市各社区定期向新就业群体发布岗位招聘、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信息5000余条,帮助新就业群体拓宽成长空间。依托暖“新”驿站,常态化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

芜湖市外卖骑手傅波波家中突发火灾,生活面临困境。社区获悉后立即启动应急救助通道,协助申请临时救助金,同时联合辖区商户、爱心人士开展募捐活动。“我们在平时走访企业和举办社区活动中,会特别留意新就业群体情况,建立动态需求台账。”张静表示,辖区的一些爱心企业也会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义诊、免费体检等服务,受到新就业群体欢迎。

3月19日下午,合肥市包河区万年埠街道在万慈社区开设“骑手启航营,平安守护行”骑手课堂,吸引50余位骑手现场学习。滨湖交警大队对骑手们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美团滨湖片区负责人开展了新入职骑手服务技能与职业素养培训。

据了解,包河区从今年3月起,连续开展“骑手课堂”服务。“我们将探索把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应急救援、心理疏导、‘随手拍’等系列课程纳入‘骑手课堂’,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既提升职业技能,又增强社会责任感。”万年埠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

全域友好

还需协同发力

走进合肥市庐阳区海棠花园小区,一幅公益海报映入眼帘。画面中,一位外卖骑手正在送餐,旁边一行字写着:“风雨无阻,外卖小哥温暖你的每一餐。”

庐阳区海棠街道清华社区党委书记李全表示,希望通过公益广告宣传,让群众对外卖骑手等群体多些理解和宽容,营造友好的社会氛围。“对于骑手的友好和关爱,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包容和支持。”李全说。

“落实好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工作,关键要办实事、见真情。”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非公党建科负责人曹静波表示,重点要做到收集好“小哥”们的烦心事,精准解决“小哥”们的急难愁盼。曹静波建议,统筹工会、团委、妇联、人社、街道等部门“组团服务”,一站式解决新就业群体教育培训、子女上学、就医等问题。

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室讲师、安徽省政治学会副秘书长李鹏飞认为,要把握“新”的内涵,根据新就业群体特征量身定制关爱计划。此外,精准分析他们的需求,致力于提供充分的基本公共服务,涉及社保、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有关部门要协助解决,对于工作和家庭变故等突发情况,也应及时介入。“只有摸准其需求特征,关心关爱才能落到实处。”李鹏飞说。

“新就业群体数量多、作用大,要坚持全面、务实的原则,做好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凝聚工作。”淮南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郑田宏表示,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既要解决外部工作环境不优的问题,也要解决内在权益保障不足的难题,让新就业群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据了解,合肥市即将发布2025暖“新”关爱实事清单,把暖“新”关爱工作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包括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普惠托管服务、督促快递企业省区总部及各加盟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等内容,推动暖“新”服务精准落地,提高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幸福感。(记者 刘良慧)

(责编:关飞、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