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郎溪:全力推进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

2022年以来,安徽省郎溪县民政局按照省市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乡镇社工站建设。目前,全县1个县级指导中心及12个镇(街)服务站均全覆盖建成挂牌,并根据居民需求开展系列服务,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扩大了影响,提升了知名度。
紧盯要点,高位统筹,三级赋能
构建“1+12+N”三级社工站运行体系,即一个县级社工总站(指导中心),12个镇(街道)社工站及若干个村(社区)社工室,建强社工站阵地。
县级总站搭建平台抓统筹,建立人才培养、项目发布、督导培训、品牌塑造、资源对接系列机制;镇(街道)社工站赋权增能抓推进,围绕“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社会事务、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等常态化开展专业社工服务;村(社区)社工室联系群众抓落实,依托基层“持证”社工和“三社联动”项目成立村(社区)社工分点3个,通过广泛招募、活动中培养等方式培育志愿者队伍1支、队员12余人。
全力打造农村社区社工站样本,该县郎川街道社工站被遴选为全省重点打造首批特色社工站。
紧扣重点,谋篇布局,整体推进
试点带动,布局先行。按照“一年推试点,两年全覆盖,三年创示范,五年促提升”的思路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探索实践。2021年,建成县级社会工作指导中心、郎川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并实体化运作。2022年,全县镇(街)社工站建设全覆盖升级并投入使用。2023年,将重点支持锻造一批示范性社工站,带动实施一批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服务项目。2024年,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由镇(街道)向村(社区)逐步拓展。到2025年,倾力打造一批群众认可、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社工站服务品牌。
规范引领,标准先行。立足本县社会工作发展现实基础,制发郎溪县《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乡镇社会工作站服务站建设工作通知》,统一乡镇社工站“一厅五室”建设标准。结合试点运行的县级指导中心、镇(街道)服务站、村(社区)服务室,细化明确三级平台职能职责、工作流程方法、质量管理和服务保障要求,并要求各社会工作服务站建立相应的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志愿者管理、服务场所使用管理、文书档案管理、服务对象数据库管理等工作制度,规范运行流程和标准。
紧抓难点,全力保障,促进升级
抓资金保障,助力发展。投入270万元补助镇(街道)开展社工站阵地提升建设。积极协调、指导各镇(街道),在办公场地、硬件配置、制度建设、统一标识等方面,为社工站建设提供保障,打造标准化服务阵地、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
抓人才保障,探索创新。联合第三方机构,充分借鉴苏浙模式并结合郎溪实际,完善社工激励保障体系,拟制薪酬待遇标准。同时,积极组织驻站社工参加社会工作资格考试及各类内容丰富的业务培训,要求辅助社工需在一年内持证方可继续留用。截至目前,全县社会工作人才约700余人。
抓精准服务,延伸触角。聚焦民政主责主业,强化精准服务,围绕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社区治理“四大重点”开展为民服务,探索把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打造成为民政基层服务的重要阵地,积极链接慈善资源,实施“儿童友好社区”“情暖夕阳计划”“关爱老人,从‘头’开始”等公益服务项目,打造民生服务“微”品牌等。
紧贴暖点,提高水准,特色服务
聚力链接资源,助力疫情防控。发挥社工专长,链接心理协会、爱心组织等社会资源参与核酸检测等,做好隔离对象的情绪监测和困难群体生活保障补充;联动社区,对封控小区的封控人员开展电话跟踪、收集实际需求等工作,做好隔离人员情绪监测,预防群体风险;开通“情绪援助计划”,对因疫情生活受影响的居民群众提供心理支持、开通“社工服务热线”,组织实施防疫抗疫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调研,并依据需求落实具体的帮扶和支持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开展各类防疫主题活动30余场,累计服务超过1.8万人次。
聚力群众需求,开展纾困帮扶。以郎川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为平台,组织广大社工、社会组织、志愿者聚焦特殊困难群众需求,开展各类服务活动55场,走访慰问调研活动10次、共入户655户,发现群众需求问题10余次,及时向街道民政部门和县民政部门说明情况并提出社工建议;通过广泛招募和活动中培养并发掘志愿者,社工站截至目前建立了3支志愿者队伍共30余人。(李希蒙 蒋忠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