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芜湖湾沚“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拧成一股绳 合力助振兴

汪瑞华 陈若天
2022年10月01日10:57 |
小字号

瓜果长廊、农夫集市、稻田音乐节……9月23日,恰逢一年一度的农民丰收节,在周桥村的五彩水稻田,色彩各异的蔬菜瓜果被摆出各式各样的造型,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民朋友还将极具本土元素的农耕文化,“搬”到了群众眼前。

这一天,周桥村不仅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还让农民朋友真正成为了节日的主角。

成片的水稻田犹如油画一般。湾沚区委宣传部供图

成片的水稻田犹如油画一般。湾沚区委宣传部供图

红杨镇周桥村地处珩琅山脚下,位于芜湖市湾沚区的最南端。因土地多以丘陵为主,在过去,村集体收入的唯一来源只有烟叶种植,产业单一,属于典型的经济薄弱村。

今年5月份,周桥村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引领“抱团发展,促进集体增收”新路径,在村里挂牌成立周桥惠民农业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188户村民入股合作社,共计入股资金30万元。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身为周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的郭明在下派之前,就深谙这个道理。

他说,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的就是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促进村集体增收的同时,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带动群众致富。

没有思路,就开拓思路;没有产业,就创造产业。

红杨镇周桥村的网红打卡点。湾沚区委宣传部供图

红杨镇周桥村的网红打卡点。湾沚区委宣传部供图

合作社成立之初,周桥村第一时间成功申报了三个公益项目。目前,“小田改大田”“村庄亮化工程”“一事一议道路硬化”均已完工,共为村集体带来收益10万元。

公益性项目让合作社发展有了底气,但在郭明看来,公益项目终归只是为村集体“输血”,要想长远发展,还需要自身学会主动“造血”。

栖心谷大草坪、和平森林公园、魔法森林小屋、多彩油菜花田……细数起周桥村的景点,郭明一只手都掰不过来。“正是基于我们这里有玩头、有看头,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仅春季赏油菜花,一天就有五六百人。”这让曾在芜湖长江轮船有限公司就职的郭明看到了机遇:农旅结合,打造民宿集中区。

在合作社的牵头下,梅村自然村10多户闲置农房被村里盘了下来,按照规划,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逐一予以改造。目前,整个项目已经进入设计阶段,年底前即可完工交付,届时,户均增收最高可达10000元。

“人来了,还要留下来、住一晚,将民宿和农耕活动、休闲农业与故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带来人气‘流量’。”说起民宿产业的前景,郭明充满信心。

为扩大村集体收入,合作社还专门成立了物业公司,以“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承接周桥村域内旅游资源的环卫,年均可为村里增收40万元。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就是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能力、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农民致富愿望有机结合,激活了‘一池春水’。”郭明感慨道,我们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村庄特色,把合作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时入深秋,沿着珩琅山高速下口一路前行,不到十分钟的车程,便能看到周桥村成片泛黄的水稻田。要知道,就在今年开春,这里同样是金黄的一片,油菜花海成了游客们心心念的打卡地。

秋风起、秋意浓。虽然水稻穗替代了油菜花,但放眼望去,一颗颗饱满的谷粒压弯了稻秆,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这是希望的田野,也是丰收的周桥。

(责编:黄艳、宫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