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天长市新街镇:返乡“新农人”编织乡村振兴“田园梦”

2022年04月06日14:3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4月1日,天长市新街镇李坡村的小麦田里,绿意盎然,眼下正值小麦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天长市人大代表、新街镇李坡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忆农家庭农场主唐世国一边察看小麦长势,一边指导无人机手喷施农药,防治纹枯病及蚜虫。

“因为疫情原因,许多在外务工人员无法返乡。我们合作社帮助他们进行统一的农药喷洒、田间管理等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唐世国说,“过去依靠人工,每人每天打药30亩左右;现在,一架无人机一天喷洒四五百亩,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一位“土专家”,今年34岁的唐世国在艰苦创业中实现了角色转换;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机械化农机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相关问题;创办家庭农场,“自产自销”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一个个坚实的足迹,见证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鸿雁归巢身怀“赤子心”

唐世国出生在农村,皮肤黝黑,身材魁梧。2006年初中毕业刚满一年,突遇父亲病故,尚且稚嫩的他似乎一夜之间长大,坚强地扛起家庭重担。凭借着肯吃苦、有韧劲的良好品质,很快就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在城里干起了水电工。虽不是轻松的差事,但也算是一份稳定工作,拿着不错的薪水。

可从小受父亲影响的唐世国,一门心思就在农机和土地上,“返乡归田”的种子在他心中不断发芽、壮大。“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一辈子都和田地打交道。我终究是要回来的,不然家里的田没人种,不能抛荒!”问起他为什么放弃城里的生活和工作,回到家乡种田,他憨笑着回答道。

在那个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去大城市闯荡的年代,二十出头的唐世国毅然选择勇敢“逆行”。2010年,经过深思熟虑,他辞去工作,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创业之路。

艰苦创业变身“土专家”

正是看到很多人进城务工,农村存在劳动不足的问题,2010年,唐世国牵头创办了天长市新街镇李坡农机专业合作社。

万事开头难。那时,村民们大多不愿多花钱“请”别人帮自己种地。唐世国坚持俯下身子搞服务,真心实意为乡亲,把农事服务的专业、实惠、成效摆在群众眼前。渐渐地,他和他的合作社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从代耕、代种到代管、代收,专业化、科学化种田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增产增收。目前,合作社拥有大中型农机具30多台套,机库450平方米,机棚500平方米。

“这个合作社办得好啊!不仅收成上来了,而且不用我们亲自下地,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李坡村51岁村民唐正明乐呵呵地说。

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的,唐世国积极探索新型土地经营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转土地近400亩。

科学种田勇当“带头人”

“种地不能一直沿着老思维、老办法去种,要紧跟时代,科学管理,科技种田,这才是农村发展的方向。”唐世国说起田里的事无比认真。

2019年,他成立天长市忆农家庭农场,投资4万元购买真空机、真空整形机等设备,以“合作社+农场+电商”的发展模式,从事水稻、小麦、油菜种植、初加工和销售,并创立了自己的粮食品牌“馫田地”。唐世国说:“民以食为天,种粮是天下大事,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家庭农场’模式肯定是未来趋势。”

作为一名新当选的市人大代表,唐世国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切实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站在农民角度提出高标准农田改造等意见建议,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视察、执法检查、监督评议等工作,发挥自身农场主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就业。

“我们在农场里干活,比自己种地轻松多了,钱挣得也不少,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村民李洪琴说道。据了解,在农忙时节,忆农家庭农场每天都要雇用一二十人,为周边村民提供了灵活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逐梦希望田野,收获累累硕果。唐世国管理的合作社先后荣获天长市农技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等荣誉称号;创办的家庭农场荣获2020年安徽省5A级服务三农金牌家庭农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眼下,唐世国又在勾勒新的发展蓝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继续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为新街镇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胡玉萍 肖文涛)

(责编:刘颖、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