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南陵:微观世界见真章

25岁接触生物标本,起初在校办企业跑技术,而后自己另起炉灶,把原本要散伙的行当,又重新拾了起来,满打满算,这一干就是40多年。
眼下,快70岁的丁作宝仍致力于生物标本制作,刀耕不辍,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拿起那一天开始,就没放下过。”
“在我们肉眼所见之外的生物标本,借助显微镜,可以看到微观世界的神奇与微妙。”尽管年事已高,但一说到标本制作,丁作宝就好像变成了一个精力旺盛的孩子,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每一个词都透着好奇和想象力。
别看这小小的玻片标本,大小也就方寸之间,看似不起眼,但中间却藏着不小的学问。“按照国家教学大纲制定的目录,我们可生产的标本品类多达上百种,最常见的就有平滑肌标本、神经元标本,还有昆虫口器标本。”跟标本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丁作宝如数家珍。
在他眼里,蔬菜、植物茎、昆虫翅膀,甚至蚊虫和苍蝇,都是上好的标本原材料。生物标本不仅能作为教学工具,让孩子们了解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同时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倡导大家热爱自然、保护生物。”丁作宝说。
在芜湖市皖南科教仪器厂,工作人员正在忙着玻片标本制作。人民网 汪瑞华摄
如今,丁作宝的标本加工厂,不仅是安徽省教委教学仪器生产定点厂,还是中国教学仪器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业内的老一辈,丁作宝还参与过教育部牵头的生物玻片标准的制定。
在标本制作间,一台切片机、一个镊子、一把小刀,基本就是标本切片的所有家伙什。
丁述根是南陵县弋江镇排湾村村民,过去在外务工,后来跟着丁作宝制作生物标本,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半个行家,丁述根花了20多年。
“切片之后,用温水浸润,为的是让细胞展开,然后放到玻片上,经二甲苯脱腊,最后封装烘干,这样一个生物标本就算完成了。”说话间,丁述根眼不离手,“一年下来,平均要出200来万片生物标本,产品不仅远销苏浙沪,还遍及全国。”
除了是芜湖市皖南科教仪器厂的负责人,丁作宝还有另一重身份,也是村里头的致富带头人。说起标本制作的初衷,丁作宝坦言,最大的实惠就是能够解决不少当地村民的就业,丁述根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解更多标本信息,上了年纪的丁作宝还从零基础开始自学了电脑,虽然很少再坐于台前制作标本,但仍旧是大家的主心骨,平日里联系联系客户,接接订单发发货,总之闲不下来。
这些年,家人也多次劝他退休,但每每想到结识了几十年的老主顾,丁作宝总是不舍,“有的客户都成了老交情,真要一下子退下来,心里肯定空落落的。”
而今已过耳顺之年的丁作宝,说老骥伏枥一点不为过,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但偏偏还带着一颗不服老的心。“虽然过了退休的年纪,但标本制作,我还没打算放弃。”说到这里,一直严肃的丁作宝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微观世界,他乐在其中。(汪瑞华、冯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