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萧县:打通农田水利工程“毛细血管”保障粮食安全

2021年12月23日14:30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萧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抓手,探索实施“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管理模式,聚力解决农田除涝梗阻,增强农田水利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建强组织、高位推动,完善制度设计“强支撑”。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农业农村、水利、发改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一盘棋”统筹把控,及时协调解决工程推进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突出乡镇主导作用,成立由乡镇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机构,完善规划设计,推进工程建设。形成了“县委、政府统揽,部门协调配合,乡镇靠前指挥,村民自主实施”的工作机制,为全县农田水利建设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

分类施策、先建后补,简化程序环节“缩周期”。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的工程由乡镇进行公开招标建设;技术含量低、建设难度小、易于准确计量和控制且无安全隐患的工程,则按照“乡镇统一设计、行政村(居民委员会)自愿申报、合同约定、自主建设、竣工验收、定额补助”的基本要求,提倡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办法,由行政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组织建设。进一步简化了项目审批设计程序,节约了项目招标投标时间,缩短了工程建设周期。

严格验收、多方监管,严格过程管控“提质量”。制定印发《萧县2020-2021年农田水利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先建后补、以奖代补”项目验收工作规定》,按照“乡镇初验、县级核验”两个步骤,严肃纪律要求,严格规范验收,确保工程项目达标达质。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监管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项目监管方式,由乡镇委派专业监理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加强对项目实施主体的监管;推选责任心、原则性强的老党员、老村干、村民代表等作为“群众监督员”,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督,大大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

村民参与、自治建管,确保工程效益“持久化”。坚持以尊重村民意愿为前提,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建后监管等各个环节,都充分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做到村民全程参与、自主实施、自愿管护。在规划阶段,坚持把村民亟需急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谋划一批惠民生、利长远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实施过程,把村民愿意干、能够干的工程交其自主实施,或由其自主选择施工队伍实施;在管护环节,坚持“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鼓励受益农业经营主体和村民自愿参与,保障了工程管护常态化和效益持久化。

今年以来,该县累计整合资金1.3亿元,设计疏浚沟渠929.46公里、建设桥涵闸4591座,其中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实施项目投资7346万元,农田灌排功能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毛细血管”加快打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逐步提升,圆满完成了131万亩的计划播种任务,为粮食稳产保供、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奠定了坚实基础。(王敏)

(责编:黄艳、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