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这五年】蚌埠:聚力奋进创新路 打造“材料之都”
在云南丽江,一座水泥厂因其五彩斑斓的外观,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云南丽江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外立面铺满碲化镉光伏玻璃。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供图
与以往水泥厂灰蒙蒙的外表不同,这座水泥厂靠近公路的外立面安装上碲化镉发电玻璃,在美化景观的同时,还能为工厂运转提供电能,实现节能减排。
在安徽蚌埠,蚌埠市奥体中心的顶层,覆盖着一层铜铟镓硒发电玻璃,毫不夸张地说,依靠这层发电玻璃,体育中心的用电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碲化镉和铜铟镓硒发电玻璃,这两款读音颇为绕口的硅基新材料,来源地都指向了蚌埠。
凯盛集团研制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人民网 胡雨松摄
“这些产品都是由我们研究院生产研发的。”10月10日上午,在凯盛集团-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展示厅内,相关负责人向人民网安徽频道展示了碲化镉光伏玻璃的应用成果,一块发电玻璃被红色窗帘遮挡,拉开窗帘,连接在玻璃上的三个灯泡就会发光。“不管是在室内还是阴雨天,只要有一点光,这块玻璃就能发电。”如今由凯盛集团研制生产的碲化镉光伏玻璃,已经应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相关比赛场馆建设,蚌埠市内一些警务站也正在使用这种玻璃进行供电。
距离展示厅不远,是世界单体规模最大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项目,自2020年2月28日开始运行。12万平方米的厂房从远处看并无特别,然而厂房的外墙和屋顶都安装上了发电玻璃,在运行一年的时间内,累计发电超过1100万千瓦时,收益约900万元。按照运营时间25年计算,项目累计收益约2.2亿元,节约燃煤约11.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5万吨,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硅基新材料在未来的应用场景有多少种可能?在研究院一楼展示厅内,展示了凯盛集团研制出的各类产品,0.12毫米超薄玻璃和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能用在手机上,国内首片高品质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则为疫苗存储提供了保障。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玻璃新材料技术专家彭寿说,以蚌埠为代表,中国在新型显示玻璃、新能源玻璃、特种玻璃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根本性转变,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以聚乳酸制品所代表的生物基新材料,也是蚌埠市近年来发展的重点。
丰原集团生物可降解餐具。人民网 胡雨松摄
在安徽丰原集团生活体验厅内,聚乳酸制品成了这里的主角,除了琳琅满目的T恤、衬衫、床上用品等纺织物和盘、杯、碟、碗等家用餐具,聚乳酸还被用于制作地毯、地板甚至插线板等日常用品。由聚乳酸制品生产的各类具有低碳、抗菌、阻燃等特性的生产生活用品,在正常堆肥条件下可完全生物降解。
据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礼平介绍,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生物化工、生物医药的创新型企业,“我们以玉米等粮食作物或者秸秆纤维素为原料,生产出聚乳酸颗粒,再将这些聚乳酸颗粒销售给下游企业,生产出这些聚乳酸产品”。
不难看出,无论是丰原集团还是凯盛集团,在各自深耕的新材料领域,都是从基础性科研起步,不断创新,推动硅基、生物基国内全产业链的发展。如果硅基新材料未来的应用场景是由“1”发展到无限个“N”,那凯盛集团的工作重点则是放在从“0”到“1”的突破。
显然,这与蚌埠市打造“材料之都”的发展目标也是一致的。今年7月,国际新材料产业大会在蚌埠召开,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蚌埠市将聚焦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对标安徽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实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为重点的六大主导产业,坚持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推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努力把蚌埠打造成为吸引新材料新产业的“强磁场”、新技术新产品的“培育场”和新体系新模式的“试验场”。
今后五年,蚌埠市将聚力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强市、突出创新驱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发力、加速崛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