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期货”连续五年亮相皖北

9月23日是我国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是华安期货在皖北开展“保险+期货”项目的第五个年头。为此,特别推出“保险+期货”专题报道。
安徽大豆种植面积1250万亩,总产130万吨,九成在皖北。近年来,安徽大豆播种面积逐年减少,预计还将减少。2017年,安徽大豆平均亩产124.67公斤,按出售价199.67元/50公斤计,亩总收入497.86元,亩亏160多元。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
2017年,华安期货在安徽阜阳开展了大豆“保险+期货”价格险试点,1.7万参保农户获得每亩不低于200元保险赔付。试点效果得到了政府及投保农户的高度认可。2018年,“大商所农保计划”推出后,华安期货继续开展价格险试点。通过面向阜阳地区的投保农户开展期货知识的普及和项目内容的宣讲,从政府到农户,了解了“保险+期货”运作机制,明白了项目的好处,为后续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年试点覆盖大豆种植面积10万亩,涉及两个国家级贫困县,1万多户贫困户。
为提高豆农积极性,试点项目确定大豆亩产统一按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150公斤/亩进行核算,总保费380万元。项目结束后,投保农户获赔金额433.8元/吨,共计650余万元。在种植季就为农户控制了大豆跌价风险,农户种植收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今年,华安期货申请的“大商所农保计划”太和县大豆县域覆盖收入险项目闪亮登场皖北。这次有更大的“背景”。2020年10月,《安徽省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出台。2021年4月,《安徽省农业保险创新发展若干政策》发布。“大商所农保计划”也进行了改革,要求“项目管理方”为县级人民政府,增加了项目可操作性和参与方积极性。
安徽省人民政府接到大商所函件后,立即征询省证监局、省金融局、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等相关厅局意见,明确省金融局作为对接单位,协调做好项目相关主体遴选和申报工作。省金融监管局多次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协调省财政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太和县政府对本项目高度重视,县级财政也给予资金支持,并指定县农业农村局对接保险和期货经营机构,全力保障项目顺利落地。
7月30日,太和县项目顺利完成出单。该项目是安徽省多年试点以来首个保费规模超两千万元的“保险+期货”农业项目。
虽然“保险+期货”试点连续五年在皖北开展项目,但今年是第一次开展县域覆盖的大豆收入保险,当地投保户在了解这一保险产品后表示高度认可,投保积极性明显提高。
试点之初以为很快会建立“长效机制”,五年走过来才发现试点一直在路上。没有人退缩。为解决省财政和市县财政资金的配套比例与农民自缴保费比例问题,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多家职能部门召开项目推进会会商解决;为解决收缴农户保费进度慢与出单日期紧迫的矛盾,合作保险公司日夜加班完成出单;各参与期货公司采取分六批次同步入场的策略,保障在完成入场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盘面冲击……
2017年—2020年间,华安期货开展的“保险+期货”项目共25个,其中在皖北主要粮食主产区持续开展了大豆和玉米的“保险+期货”项目,保障金额达4.43亿元,累计帮扶7.19万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万户,总赔付金额达1213万元。(施代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