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省内要闻

合肥:数据赋能,聚力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2021年07月10日07:01 | 来源:合肥日报
小字号

获批安徽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连续三年被安徽省评为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2020年5月据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统计,合肥市位列《2019-2020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榜单全国第14位、省会城市第7位……近年来,合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数字江淮”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聚力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

形成“大合力” 打造“主引擎”

围绕打造数字经济高地,合肥在省会城市中率先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深入实施“136”发展行动计划,以数据资源为1个核心驱动,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数字技术创新体系、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等3大体系,加快推进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突破、数字新业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业农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升级等6大重点任务。

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合肥坚持创新引领,全国第一个量化认定大数据企业,目前累计认定有效市级大数据企业741家;在全国率先启动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明确合肥高新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为试点区域,在数据要素流通、市场主体培育、应用场景创新、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创新构建“新一代政务云+城市中台+应用”三位一体的合肥版“城市大脑”,完成超326亿条政务、社会数据汇聚,有力支撑各类数字应用场景和产业发展。

培育数字经济企业、形成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数字经济园区,合肥积极打造数字经济“主引擎”。截至目前,科大讯飞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语音企业,飞友科技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数据服务商,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同时,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超300家,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企业近600家,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第一批战新产业集群;合肥高新区中安创谷、庐阳区大数据产业园、瑶海区物联网科技园、蜀山区大数据小镇、包河区光谷金融港等数字经济特色园区初具规模。

增强“软实力” 培育“新动能”

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集聚各类高校院所73家,建设各类创新平台1500多家;合肥国家实验室正式揭牌,建成认知智能、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能级持续提升。近年来,合肥厚植基础科研实力,建设重点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新技术,不断增强数字经济“软实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

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成为全球“灯塔工厂”,联宝电子、江淮汽车建成全国智能工厂典范……合肥积极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升级以及农业数字化提升。截至目前,合肥“万家企业登云”数量突破1.1万家,345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累计建成117家智能工厂、1107个数字化车间;大力推进安徽合肥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获批全国人工智能养老试点城市,打造国家和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5家;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长丰县合肥“智慧农业谷”、庐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包河区大圩物联网小镇等一批数字农业试点示范成效明显。

夯实“硬支撑” 构建“新生态”

固定家庭带宽接入能力达300M,行政村光纤100%覆盖,4G信号城乡全覆盖,5G基站超过9000个,完成5000余个NB-IoT物理站点部署,实现市区物联网全覆盖;构建新一代政务云,迁移部署市直部门业务系统47个,对外提供服务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柜超7000个……近年来,合肥市加速升级网络设施,布局绿色数据中心,构建物联网感知体系,加快布局数字新基建。截至目前,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长三角(合肥)数字科技中心等数据中心正式开工;加大传感设备、摄像头等数据采集终端部署,依托“雪亮工程”推进视频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城市重点区域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依托城市生命线工程在全球首次建成城市尺度灾害监测实验网,加快城市交通、地下管线、水务、电力、环保、防灾等领域设施数字化升级。

完善政策体系、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合肥综合施策全力优化环境,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出台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一事一议”、“三重一创”、软件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5G产业等系列政策,从技术创新、企业培育、平台建设、人才支撑等方面,对数字经济发展重点支持;通过城市大脑赋能金融科技,支撑试点银行开发“信易贷”、“合肥快贷”等基于信用的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简化涉企行政审批事项,降低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设立门槛。同时,合肥还在全国率先征集100个数字经济发展痛难点和相应解决方案,连续4年举办中国(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峰会,组织城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持续营造数字经济发展良好氛围。 ·数合 记者 苏龙鹏·

(责编:范晓琳、关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