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改革”獲批全國示范
近日,經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批准,亳州“無感互認”改革被評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
2023年3月,亳州市聚焦參保群眾領取待遇資格認証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謀思路、想辦法、出實招。經充分調研論証,市政府印發《領取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資格認証“無感互認”改革實施方案》,搭建領取社保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資格認証“無感互認”平台,在全國首創採用“數據融合+共享復用”的數字化手段和“網格化+人性化”服務,有效解決群眾在領取待遇資格認証時遇到的“自証生存”難題。
“無感互認”改革通過數據比對,關聯待遇領取人員旅游出行、賓館住宿、老年食堂就餐、醫養機構入住等生活軌跡信息,識別待遇領取人員生存狀態,做到識別精准、認定精准,提升基層服務效能,改善群眾服務體驗。
“無感”即認証數據由系統智能化比對、精准化識別,對群眾全程無擾﹔“互認”即把人社部門認証結果拓展到10個部門22項民生資金領取結果互認共享。其依托平台自動比對行為數據,精准捕捉90%以上待遇領取人員生活軌跡,平台反饋存疑信息由1436個村網格員人工核查,對群眾全程不打擾。
亳州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無感互認”改革平台已歸集群眾出行、就醫、旅游、助餐等50個渠道數據4530萬條,消除了信息的“死角”和“孤島”。每年全市141萬名應領取待遇群眾全部零跑腿、不打擾,累計安全發放資金158億元,行政成本節約80%,基層工作量減少90%以上,破解了群眾多頭跑、自証難問題,守護了資金安全,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亳州方案。
亳州“無感互認”改革先后入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信息化便民服務創新提升行動典型案例、全國營商環境和政務服務高質量發展優秀案例等,人社部予以全國推介。
根據方案,安徽省將按照“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要求,以推進社會保險待遇和惠民政策補助資格“無感互認”作為政務服務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和突破口。依托全省一體化數據基礎平台,集聚國家政務服務平台自助認証信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推送數據、異地協助認証信息等,匯聚省內相關部門提供的強弱認証數據。各地結合實際,爭取更多社會關注度高、認証頻次高的事項納入“互認復用”范圍,真正實現寓認証於無形無感,切實增強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此項改革將遵循“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目標和就近方便原則,實行以數據信息比對靜默認証為主、本人辦理業務數據自助認証為輔、社會化服務上門認証為補充的認証模式,通過政府部門“有感”服務,讓大多數領取待遇的群眾在“無感”的情況下完成待遇領取資格認証。構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機制,通過全省一體化數據基礎平台接入或定期提供交換數據信息,構建不同人群的科學認証周期,對確認符合待遇領取資格、發放社會保險待遇、享受惠民政策補助的人員信息同步共享,實現部門和地區間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強長三角地區職能聯動,推動數據跨域共享,探索異地認証互助互認,實現異地事項跨域辦。依托“皖事通”個人數據空間,全面匯聚認証結果信息,提供一屏展示、一站辦理服務,及時推送認証結果、進行認証提醒。通過“數字賦能”實現流程再造,推進認証工作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形成“數據歸集智慧比對——結果反饋——精准核實”的全鏈條閉環管理,動態更新遞延認証周期,讓“免認証”期限不斷向后滾動延長,逐步實現待遇領取人員“零打擾”認証。(劉景俠 梅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