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東至:“傳承好家風弘揚好家訓”主題文藝演出精彩上演

為推進“傳承好家風弘揚好家訓”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走深走實,8月30日晚,由安徽省東至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東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池州學院家風文化研究中心、東至縣周氏文化研究會、東至縣章氏文化研究會承辦的“樂享東至﹒市民大舞台系列活動之‘傳承好家風弘揚好家訓’主題文藝演出”,在東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化大劇院精彩上演。
當晚的文化大劇院內座無虛席,梅城村梅城之聲中國鼓團隊的開場大鼓《中國龍》敲出中華兒女身為龍的傳人的不屈精神。文藝演出節目以東至周氏家族為核心,融入東至章氏、蘇氏等本土優秀家風文化,通過詩與詞、歌與舞等表現形式,讓在場觀眾對“家風”二字有了更深的感悟。
活動現場。
作為開學前的家風課,整場演出吸引廣大市民,特別是眾多學生和家長“追風”而來。歌曲《六世書香百年家風》唱響“崇儒尚德、培心正業、清慎開明、勤儉樂濟”的家風精髓,弘揚優秀家風文化的深厚力量與時代價值。家風故事說《古鏡鑒心》,通過一面古鏡照出章氏家族的和諧相處之道。伴隨悠揚的琴聲,古琴吟誦班帶來的《行香子﹒述懷》,讓人們在蘇軾的曠達詞句中找尋心中的寧靜與超然。池州學院家風文化研究中心不僅主動申請承辦本次演出,還表示活動以東至本土“家風文化”為主題,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給觀眾朋友留下深刻印象。
活動現場。
唐代詩人周繇,乃周馥先祖,原建德縣首位進士、曾任建德縣令,有22首詩收入《全唐詩》,建德小學的孩子們集體吟誦周繇的《詠螢》,讓人們共同感受那份微小而執著的生命之光。周馥年少時,六年負笈求學,每每離開家,母親目送的眼光總要轉山不見才收回。這份珍貴的記憶,始終珍藏於周馥的內心。敬慈小學同樣通過吟誦的方式將周馥所作《憶少年事》搬上舞台,沉浸在稚嫩的童聲裡,一起重溫那份溫情與美好。
活動現場。
從詩樂舞《千字文》到文南詞宣唱《弘揚婚俗新風》,改變的是表演的方式,不變的是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創新傳承和文明新風的積極弘揚。詩朗誦《歷史的遐想》《最美的情緣》,情境講述《百年周氏》,歌曲《情摯十年》,仿佛一場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家風故事在鄉音中婉轉流傳。市民江靜帶著准一年級的兒子一起認真觀看了演出,她說:“今天晚上的演出,裡面有好幾個節目深刻反映了周氏文化和章氏文化的魅力,值得每個家庭認真學習。”
活動現場。
開場前的東至周氏家族《六世書香百年家風》宣傳片,與散場時的微電影《追風》主題曲《仰望》MV形成有效呼應,通過這場別開生面的開學前家風課,號召越來越多的人把所有的感動化為行動,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讓好家風代代相傳,讓好家訓浸潤萬家。(丁德芬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