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長:傾力織密穩就業防返貧保障網

8月25日8時,安徽省天長市金集鎮工業園區天翔集團汽配車間的機器轟鳴聲響起。59歲的丁兆林坐在工位前,雙手靈活地整理著汽配部件。
“現在每天工作七個半小時,既能坐著干,也能站著干,勞動強度不高。”丁師傅抬起頭,臉上漾滿了喜悅的光彩,“園區和廠裡特意給咱調了個‘愛心崗’,工作時間短了。只要保質保量完成計件數,收入不受影響,腿腳也不那麼累了。” 這樣的從容,放在兩年前簡直不敢想象。
2024年秋季,丁兆林家可謂不幸之事接踵而至,妻子因病不幸離世,兒子因車禍致殘,兒媳婦也離家而去。小孫女兒正在讀高中,正是花錢的時候。自己卻因悲傷和勞累過度導致身體狀況日漸下降,在工廠車間勞動覺得體力跟不上,很吃力。金集工業園區和他所在天翔公司了解情況后,及時向他伸出幫扶之手。公司負責人徐樂高說:“考慮到丁師傅的實際困難,並經過溝通,公司特意將他調整到加工汽配件崗位。這個崗位不需要加夜班,只要技能熟練、加工的器件滿足下個工序需要就行,勞動強度較輕且收入穩定。”
調崗后的丁兆林師傅,工作、生活的壓力有所減輕:新崗位每月薪資增加150元,身體上不再過於勞累。
這種愛心托舉,折射出天長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底線思維”。近年來,該市以建強工業經濟為“發展引擎”,構建起“崗位對接-技能培訓-跟蹤服務”的全鏈條幫扶機制。針對脫貧戶、因病因殘返貧戶等特殊群體,天長市人社局、工信局、市殘聯、總工會、婦聯、共青團等職能部門和單位聯合企業建立動態用工台賬,既保障企業用工需求,更讓困難群眾“干得動、留得住、有盼頭”。
“愛心崗”釋放出的是民生溫度。丁兆林師傅的溫馨故事,是天長市解決民生實事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注腳。該市經濟發展的數據最有說服力:“十四五”以來,天長市滁州高新區和15個鎮(街道)工業園區新增就業崗位2.48余萬個,與此同時,為破解用工難、用工荒,發動560多家勞動密集型企業下村組、進社區,聯動建設嵌入式“村居共富車間”(加工作坊、加工點)2900多家,累計帶動12萬余名城鄉群眾就近就業。(錢偉 戴晛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