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寧國:產教融合育人才促就業

2025年08月29日09:10 | 來源:央廣網
小字號

  “我從大三開始進入中鼎公司實習,不僅在校學技術,也在企業練本領,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在就業競爭中能夠搶佔一些先機。”得益於“產教融合”模式,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25屆數控專業畢業生李涵已在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實現就業,完成從校園到職場的無縫銜接。

  作為省級首批縣域產教融合體培育項目所在地,寧國市錨定汽車零部件主導產業,以安徽材料工程學校為基地建設縣域產教融合體,建立政校企“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推進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三鏈”融合,實現了產業、專業、就業“三業”聯通。

  立足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寧國市推動安徽材料工程學校與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動態調整專業設置,開設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專業,與中鼎集團合作成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中鼎智能制造產業學院”等,形成以教促產新格局。推動學校加盟全國工業機器人、長三角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教融合共同體,搭建資源共享平台,年培訓超1萬余人次、技能等級認定4000余人。同時,深化“校地合作”貫通式職教培養模式,與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共建寧國專業學院及分校,啟動工業機器人技術等長學制專業建設。

  產教融合不僅惠及學生,更重塑教師培養。在安徽望錦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新入職安徽材料工程學校的教師黃立閂正跟隨企業導師學習工業機器人在產線上配合鍛造工藝流程的編程和調試。黃立閂坦言:“入職首站就是到企業學習半個月,在產業一線觀摩、學習讓我受益匪淺。”

  這種“入職即入企”模式是寧國鍛造“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關鍵。通過校、企、高校三方聯動,新教師快速補足產業經驗,實現技術進課堂、教案接產線。“圍繞訂單培養、基地共建等5個關鍵領域,我校與10余家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開設了定向培養班、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班等,2024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9%,實現企業用工和學生就業雙向奔赴。”安徽材料工程學校黨委委員、產教融合處主任張揚華介紹,該校“名師工作室”還聯合高校科技特派員在企業設立技師工作站,聘請企業技術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建成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0個。

  寧國市以安徽材料工程學校為紐帶,聯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推動中鼎集團等龍頭企業參與產業共性技術“揭榜挂帥”,既把課堂搬到生產車間,也讓科研融入車間。深化校地創新,構建“研發—孵化—產業化”全鏈條體系,2024年安工程(寧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達成9項產學研合作。此外,該市還出台“人才強市30條”,集成12項配套政策,打造長三角人才實踐基地。推動人才工作與主導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投入2.8億元建成“寧國智谷”,投入8800萬元扶持科創團隊。目前,已引進孵化科創團隊26個,撬動產業資金近5億元,形成“引進一個團隊、帶動一個產業”的裂變效應。(吳夢竹)

(責編:歐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