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挖掘本土生物資源價值,建設生物多樣性體驗地
2025年08月12日09:0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合肥8月12日電 (胡雨鬆)建設生物多樣性體驗地是落實《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的創新任務,是推動全社會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教育互動平台,更是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重要路徑。安徽省生態環境廳8月1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安徽省首批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建設情況進行介紹。
生物多樣性體驗地,是基於豐富或特色的生物物種、生態系統或生物遺傳資源而建設的場所。今年2月,天堂寨生物多樣性中心、謝裕大茶博園、中國宣紙文化園等場所入選安徽省首批生物多樣性體驗地。
“安徽省生態本底良好,自然稟賦優異,各地特色生物資源異彩紛呈。”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入選的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各具特色,天堂寨生物多樣性中心展示銀縷梅、大鯢等各類動植物標本900多種,其中安徽麝的標本為全國獨有﹔在謝裕大茶博園,可以現場鑒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28類62個茶樹種質資源品種,體驗制茶工藝,領略徽茶文化的深厚底蘊﹔中國宣紙文化園則展示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經過108道工序制成宣紙的工藝流程。
據了解,下一步,安徽省將完善制定生物多樣性體驗地建設與評估技術規范地方標准,為各地開展體驗地建設提供科學指導和技術支持,確保體驗地建設的高質量和可持續性,充分挖掘區域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特征,鼓勵各地積極發展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文創周邊、“觀自然”生態旅游等生態旅游新業態,讓生態“福利”充分轉化為民生“紅利”。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