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馬鞍山破解就業難題

一邊是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心儀的工作,一邊是企業有崗位卻難覓合適的員工。如何破解這樣的“兩難”局面?
近年來,安徽省馬鞍山市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以健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為引導,分類施策、精准服務,通過創新職稱評審、開辦技能夜校等措施,切實加大幫扶力度,積極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今年前5個月,該市城鎮新增就業2.57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62.69%,就業局勢持續穩定向好。
針對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課程設置與產業需求脫節、學生實踐能力不強等問題,2021年,馬鞍山在市內3所本科院校創新成立產業工程師學院,動態遴選55個專業實施教學課程改革,主動引入重點企業與高校共同修訂產業工程師學院人才培養方案、教材和課程設計等,通過“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方式,校企共建實習基地243個,把課堂搬到企業的車間、實驗室,推動人才培養與企業實踐深度融合,培養更多適應企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馬鞍山市在全國首創設立高校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制定專項評審標准,面向產業工程師學院畢業生開展職稱評審,3年來,已有1758名畢業生實現“帶著職稱去就業”。
皖江工學院學生張茜就是這一創新舉措的受益者。作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他上大一時就加入了學校創新與產業工程師學院卓越創新團隊,在導師帶領下完成了多個實踐創新項目並取得了專利。憑借出色表現,今年他已遞交工程師中級職稱的申報材料,並拿到了國家電網徐州供電公司的入職通知書。
夜幕降臨,馬鞍山市金陵職業培訓學校內燈火通明,維修電工班實操教室裡熱鬧非凡,這是馬鞍山市今年創新舉辦的安徽省首個“技能夜校”。“技能夜校”著力打造全時段的職業技能培訓新模式,有效破解企業職工工學矛盾,滿足勞動者多元化培訓需求,目前,已有5個夜校班次開展培訓。“白天上班、晚上學技”的靈活安排,精准對接了產業與就業的雙重需求,校、企、工實現多贏。
馬鞍山學院電氣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趙銘瑞正在夜校學習PLC自動化編程課程,“白天在學校學理論知識,晚上來夜校進行實操練習,3個月的課程安排得很緊湊,這種學習模式特別合適在校生,不僅能提升技能,還能增加就業機會”。金陵職業培訓學校校長周明明說,培訓還沒結束,就有企業來招人了。
馬鞍山市還強化創業支持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馬鞍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袁良憲表示,該市先后出台《關於鼓勵支持“立馬創業”加快建設創業城市的實施意見》《關於鼓勵支持“立馬創業”若干扶持政策》,形成完整的創業支持政策體系。同時,加快推進青年創業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業孵化平台建設,著力打造“眾創、孵化、加速、園區”一體化創業服務生態體系,為創業者提供專業化、全方位服務。截至目前,馬鞍山市累計建有創業孵化基地70個,在孵企業4100余家,帶動就業2.8萬余人。(梁 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