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蒲港新區:為民辦事小溫度 學習教育大熱度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鄭蒲港新區堅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推動民生實事辦理更精准、更接地氣、更富成效。新區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民生溫度”,持續提升學習貫徹的“實踐熱度”,努力將民生領域的“關鍵小事”辦成百姓心頭的“暖心大事”,讓新區群眾切實感受到“路好走、車好停、事好辦”,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實施“路面修繕行動” 讓群眾路更好走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鄭蒲港新區針對部分路段因長期重載車輛通行出現路面破損、橋梁老化破損,影響群眾出行安全和企業貨物運輸效率等問題,以“訪企入村”專題行動為抓手,整合多部門資源,精准施策推進“路面修繕行動”,將“修好一條路”“維護一座橋”等民生小事辦成暖心實事,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作風轉變帶來的新氣象。目前,新區對轄區內主要道路、橋梁進行全面排查,確定破損路面面積約為1050平方米,破損橋面面積約為280平方米,已第一時間安排第三方施工隊伍對破損路面橋面開展維修工作,並安排專人每周巡檢,及時發現並處理新出現的小問題,避免隱患擴大。此外,新區還同步優化周邊交通標識標線,方便村民出行和企業員工通勤。
“以前這條路有很多破損窪陷的小坑,晚上散步經過的時候,經常害怕被絆一跤。現在路面修好了,平整又好走,我們晚上散步心裡踏實多了。”群眾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新區道路橋梁的修復維護,不僅改善了群眾出行條件,更讓企業感受到了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如今,行駛在平坦通暢的道路上,企業負責人也表示,“道路修好了,貨車跑起來更穩了,我們對擴大產能更有信心了。”
鄭蒲港新區良好通暢的道路。
實施“便民停車行動” 讓群眾的車更好停
在鄭蒲港新區鎮淮公園停車場,現有停車泊位42個,並配套建設了12個公共充電樁,可以為新能源車主提供便捷的充電服務。該停車場於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后,有效緩解了非機動車侵佔人行道、綠化帶等現象,切實提升當地市容環境,方便市民出行。“停車場建成后,我們停車方便了許多,路邊再也沒有亂停亂放的車了,人行道也寬了,道路環境也更美了。”市民劉良平開心地說。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鄭蒲港新區針對“停車難”“車位少”的情況,積極開展“便民停車行動”,以方便市民出行為目的,構建配建停車設施為主、路外公共停車設施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城市停車系統,高效利用停車資源,規范城市停車秩序,滿足停車需求。今年以來,新區持續推進配建停車泊位、道路停車泊位等,累計新增城市停車泊位數1351個,包括公共停車泊位數146個。同時,新區優化部門協同,形成工作合力,由綜合行政執法局會同交警、交通運輸等部門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查處違規停車行為,維護良好的停車秩序,共同營造文明有序的停車環境。
鄭蒲港新區鎮淮公園停車場。
實施“高效辦成一件事” 讓群眾的事更好辦
“今天來辦開超市的証,原以為要填表等幾天,沒想到半小時就拿到了,效率真高!”近日,在鄭蒲港新區政務服務大廳,市民王孝偉手持嶄新的營業執照,對新區政務服務大廳提供的“一件事”集成服務連連稱贊。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鄭蒲港新區針對政務服務中存在材料重復提交、多部門往返跑動等痛難點問題,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抓手,依托全區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打破市場監管、消防、住建等部門的數據壁壘,通過系統互聯互通與數據智能核驗,將多項審批業務整合為“一次申報、一網通辦”,打造“高效辦成一件事”主題服務新模式。目前,新區在服務大廳設置工程建設、社會事務、不動產登記、公積金、安環、辦不成事等6類綜合服務窗口,提供從咨詢到辦結的“一站式”服務。同時新區通過“皖事通辦”平台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方便群眾登錄安徽政務網線上提交材料,實現前端統一受理、后端集中辦理的“前店后廠”模式,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實現政務服務由“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由“程序合規”向“群眾滿意”轉變。此外,為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鄭蒲港新區還持續推進“無証明城市”建設,積極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推動“一件事”智能填報、智能審批,通過數據共享、部門核驗等方式,實現証明免提交。目前,已梳理匯總服務事項95個,証明材料185個,共實現免提交166個,免提交率為89.7%。
新區政務服務大廳。
下一步,鄭蒲港新區將持續推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緊扣抓實開門教育,辦好暖心實事的工作思路,從群眾最急難愁盼的問題入手,推動更多惠民舉措落地見效,讓民生溫度直抵民心深處。(華伯樂 丁劉彬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