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7.7%中看合肥新站高新區發展韌勁!

2025年08月01日15:2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025年已過半程,經濟發展成色幾何?

增速是一個重要指標。

合肥新站高新區,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7%,數字間是不尋常的堅守與突破,於變局中勾勒出一條穩健向上、進中提質的增長曲線。

有“形”的數字,見証著發展之勢。新站高新區,為什麼行,憑什麼能?

產業之基

佔地1040畝,接近故宮大小﹔建筑面積134萬平方米,相當於5個鳥巢體育館體量﹔鋼鐵用量21萬噸,比肩30個埃菲爾鐵塔……魏武路上,總投資550億元的合肥國顯8.6代線項目建設正酣。

合肥國顯8.6代線項目建設現場。

合肥國顯8.6代線項目建設現場。

作為全省近三年最大的單體投資項目,一天也不耽誤、一刻也不鬆勁,從春寒料峭到盛夏時節,近萬名工人見証了“超級工程”的拔節生長。

安徽首條高世代AMOLED產線項目設計產能每月3.2萬片玻璃基板,可生產更大尺寸的AMOLED面板,涵蓋平板、筆電、車載、顯示器等多尺寸應用領域。

可卷可折可曲的柔性屏,就像經濟指標般充滿韌性,具有更高的柔韌性和可塑性。

新站高新區堅持“產業立區、項目為王”,把“我有什麼”“我要什麼”謀實做實,做強鏈主企業、做深產業配套、做實應用場景,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主導產業持續發力,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產業加速壯大,煥發勃勃生機。

在新站,看戰新。

從萬物皆屏到屏聯萬物,新站“顯示”無處不在,京東方、維信諾、視涯科技、康寧等頭部企業在此聚集,各類面板年出貨量約佔全國的七分之一,企業數量佔合肥市的三分之二以上,產值超800億元,形成了國內面板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完善、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產業集群。

不只是顯示產業“一枝獨秀”。

全區集成電路產業總投資近千億元,匯聚上下游企業近50家,晶合集成成為國內第三大、全球前十的晶圓代工廠,打造了全省產業鏈上下游環節最齊全的集成電路產業園區。

產業,就像經濟的“脊梁”,一旦挺起來,發展的“腰杆子”就能硬起來。一張協同高效、梯次清晰的現代產業圖譜正日益清晰,精心打造的產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已顯現強大協同效應,化為經濟抗壓的韌性。

2024年,新站高新區GDP增長7.6%,分別高出全國、全省、全市增速2.6、1.8、1.1個百分點。

拉長時間來看,經濟發展呈現出進擊的良好態勢,新站高新區切實扛起了“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項目之力

3月底,總投資約45億元的新美材料·新站光學功能膜項目開工建設。

這些有技術、有壁壘、有利潤的更核心的產業配套,將加快彌補國內顯示產業的偏光片上游關鍵原材料短板。

正如歐陽鐘燦院士所言,新美項目落地將改變供應鏈格局和核心材料來源,與本地區新型顯示產業項目形成產業協同效應,實現關鍵材料“中國制造”!

新美材料·新站光學功能膜項目開工現場。

新美材料·新站光學功能膜項目開工現場。

6月,合肥井鬆機器人有限公司智能物流裝備生產線一期項目開工,達產后可實現年產10000台套智能物流裝備的生產規模,年產值16億元。

作為新站“有根企業”,新產線項目的發起方井鬆智能十余載扎根於此,穩扎穩打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並在科創板上市。

與新站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新站就是投資未來。

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1%,高於全市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連續18個月保持18%以上增長。

這種活躍的發展態勢,又得益於什麼?

靠項目。背后也是“企業敢干”與“政府敢為”的同頻共振。

通過建立“缺口賬、增長賬、支撐賬”三賬監測體系,構建重點項目從“謀劃—熟化—實施—竣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全力以赴“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抓高質量項目”,推動存量企業增資擴產,數智賦能提質增效。

上半年,納入省級開工動員的重點項目14個,開工率100%,各項指標均位居開發區前列,市級重點項目新開工項目41個、竣工項目24個,區級累計新開工項目58個,竣工投產項目36個,均超目標任務,為經濟穩增長提供堅實支撐。

曲線不僅有增速的“向上”,更有質量的“向優”。2024年,全區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實現74.6萬元/畝,位列全市第二,規上工業畝均營收實現1070萬元/畝,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型加速轉型。

創新之源

近期,合肥欣奕華首台Micro LED激光巨量轉移設備,正式下線交付客戶。

此次交付的Micro LED激光巨量轉移設備,採用了多項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具備多項行業領先優勢,進一步提升了設備穩定性和生產效率。

產業創新與科技創新的持續驅動,積極構建“示范場景+產業鏈協同”推進機制,是創新成果實現0到1、1到N的最大底氣。

歷經多年積澱和發展,新站高新區集聚了一批高質量、高成長性企業,“首台、首套、首個”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以新站高新區為主體申報的合肥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成功入選2025年度安徽省先進制造業集群。

加快實施場景機會與能力“兩個清單”動態管理,今年累計征集有效場景機會清單16項、在建場景項目7個、遴選場景創新示范案例14個,場景應用創新工作考核在全市持續領跑。

比舉措更實用的,是產業平台、結構和質量的蝶變。

按照“產業規劃+空間載體+要素保障”的全鏈條布局,芯視界產業園一期、數字科技產業園建成運營,高端制造產業園、高端光學膜生產基地等園區即將交付,近百萬平方米的產業園區加速推進中,推動“園區產業化、產業園區化”融合發展,構建起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個個場景、一項項案例、一組組數據,透射著經濟“穩”的基礎更加扎實、“進”的勢頭持續鞏固、“新”的動能不斷累積。

環境之優

今年4月,新站高新區經營主體突破10萬家大關。

從2021年6.1萬戶到如今的10萬戶,短短4年實現64%的爆發式增長,日均新增超80戶,增速穩居全市第一,經營主體活力迸發。

數據背后的增長力,源於近悅遠來的發展環境。

新站高新區強化鏈式發展,實現規上企業包保服務全覆蓋,“點單”式服務、“吹哨”式響應,推出“政策發言人”、涉企行政檢查“白名單”(柔性執法)等創新制度,設立入園審批、“益企資訊”、政策發布等為企服務工具包,已審批入園申請54件,發布部門資訊154條、各類申報政策63條,推動為企服務從“能辦”向“好辦、易辦、快辦”轉變,營造一流營商環境,贏得政企連心,凝聚起發展的最大向心力。

截至目前,全區月度新增“五上”企業37家,同比增長47%﹔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72家,同比增長60%,新增數及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二。

深入開展“訪企入村”專題行動,推深做實“五上”、腰部企業等企業梯度培育工程﹔發揮專精特新賦能中心作用,制定“一企一策”個性化清單和“一行一策”共性化方案﹔鼓勵億元、十億元臨界企業,探索向高價值鏈、高附加值產品轉型的路徑……存量企業蘊含增量空間。把現有企業服務好,也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越是深耕當地的企業,越要做好“澆水施肥”。

面對錯綜復雜的環境,把握好“穩”與“進”“謀”與“干”“安全”與“發展”的辯証關系至關重要。新站高新區正以最大誠意、最高效率、最優服務,全面加強簽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強化要素保障,緊密跟蹤項目開工建設、主體竣工、投產達效等關鍵節點,全力全速推動項目落地建設、投產見效。

城市之變

“有解思維”是一種高效破解發展難題的工作方法,把該辦的事辦好、把難辦的事辦成,讓有解更“優解”。

經營城市,並不是以產業經濟建設為初衷的開發區所長,要讓一個片區、一座新城,實現從無到有、順暢運行,需要強大的執行力和突破力。

近十年,新站高新區人口增速穩居全市第一,是全市淨流入人口最多、增速最快的區域。

干好開發區工作,特別需要情懷和擔當。

過去,區內交錯的鐵路線,割裂了新站高新區與主城區的空間聯系,也拉遠了與城區的心理距離。

如今,新站高新區形成“三橫三縱”快速路網和“七橫七縱”主干路網,暢通二環、文忠路高架、包公大道高架路橋相通,軌道交通3號線、4號線及1號線延長線穿區而過,成為合肥地鐵覆蓋密度最大的城區之一。

城因路變,業由路興,車輪飛馳,昔日堵點變亮點,印証“新站不遠,新站很新”。

新站交通聯網成片。

新站交通聯網成片。

一個城市的品質,往往決定著這座城市未來的發展潛力和競爭力。

開在產業園裡的國企幼兒園,青年朋友縱享夜校鬆弛感,特色街區煙火氣足,老年食堂暖心更暖胃,新站演唱會精彩不斷,一泓碧水展新顏,藍天白雲晒幸福,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唯有常來,切身體驗,在打破固有認知基礎上,才知城市之變背后艱辛與努力。

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

在新站,幸福不只是“暢其行”,也可以是“有優教”,南門小學、四十二中少荃湖分校,和平小學磨店分校今秋迎新,一六八中學北校區開工,合肥七中學府校區項目落地。幸福可以是“有所醫”,全國首個國家級消化系統疾病區域醫療中心落地,省針灸醫院新院區,市屬口腔、骨科等專科醫院開診在即。幸福也是“有宜居”,少荃湖城市副中心全面起勢,商業地塊和星級酒店正在穩步推進中,一批既利當下民生、更謀長遠發展的公服配套項目加速從紙上到地上,讓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

新站為什麼能?

經濟的“穩”,源於多年積累的產業底氣與精准有效的招引發力。

發展的“進”,將依靠新動能的持續壯大與城市能級的穩步提升。

發展如征途,每一項任務的完成,不是喊喊口號就能輕鬆實現,每邁一步,每進一步,都要付出百倍的辛苦和努力。

新站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實招、實干,還要更多的加油、鼓勁。

新一輪發展提升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站在經濟一線、產業一線、發展一線的新站高新區,拿出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勁和韌勁,以“歸零心態”不斷奮進,扎扎實實解決一個個問題、辦成一件件事情,以高質量項目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合肥東部崛起戰略引擎!(合新宣 圖/文)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