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醫”!安徽多點發力,加強老年人醫療服務保障

據安徽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24年末,安徽省60歲及以上人口共有1348.9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22.0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960.1萬人,佔總人口的15.68%,已達到國際通行的“中度老齡化社會”標准。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讓老年群體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醫養結合 顯著增強健康養老服務水平
明亮的病房,清新的空氣,適老化的洗浴間,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濱湖院區醫養結合病區裡,每一處都從細節出發,體貼地照顧老人“醫”和“養”的需求。
張女士的父親今年95歲,2023年因肺部感染出現神志不清送進醫院住院急救。回憶起當時獨自陪護父親的情景,張女士坦率地用一個字來形容:“累”。
“父親之前身體很好,出狀況后,兄妹三人全懵了。”張女士口中的“累”,既是奔波於家庭、醫院和工作單位之間的“身累”,也有不知道如何給父親提供專業照護焦慮的“心累”,“老爺子達到出院指征后,我們仨接回家更不知道怎麼照顧他,很茫然。”張女士說。
倪剛(左四)和醫護人員在進行查房。受訪者供圖
醫養結合病區負責人倪剛很能理解病人家屬身上的這種“累”:身體的“累”是其次,更多的壓力來自於因缺乏專業醫護知識而產生的無助感。
大多數情況下,老人需要住院治療某種急性疾病時,同時伴有其他基礎疾病。“醫院專科診治病人時,會更關注疾病能否治愈,但我們更關注老年人整體身體健康和器官功能維護。”倪剛介紹,2010年,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率先在濱湖院區開設老年“醫養結合”病區,以專業隊伍服務老年患者的需求,通過制定科學規范的治療手段及連續性的照護計劃,提升老年危急重症、疑難復雜病例的處理能力和床旁操作性技術水平,實現對老年患者的精准治療和護理。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濱湖院區醫養結合病區老年人康復器械。人民網 胡雨鬆攝
醫養結合病區內,不少臥床失能失智老人手中都被塞入一塊毛巾。原來,即使失能失智老人陷入無自主意識狀態,也會不自覺地握緊手指,造成手部受傷。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病區醫護人員為失去吞咽能力的老人通過鼻飼方式提供營養,規范為老人補水喂食,佩戴約束手套預防老人無意中拔除胃管……
“醫養結合服務,讓老人得到專業的醫療照護,也給我們家屬減壓,真是要感謝他們!”張女士激動地說。
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濱湖院區在顯著位置張貼老年病區位置指引。人民網 胡雨鬆攝
延伸服務 全面提升老年醫療服務能力
一年前,94歲高齡的高奶奶不慎摔倒造成股骨骨折,因家中缺乏照顧老人經驗,高奶奶的女兒董女士決定將老人送到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護理院。在高奶奶入住護理院后,醫護團隊根據老人家身體狀況,量身定制了消炎、壓瘡護理、營養支持等個性化治療方案,老人身體狀況大為好轉。
與老年護理院一牆之隔,是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廣德路院區,就近三甲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能夠為入住護理院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為了更好地為入住護理院老年人提供專業照護,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將老年醫學科、康復醫學科和高壓氧科三個學科的延伸病房開進了護理院,通過多學科協作診療,形成集老年急性病救治、慢病管理、健康促進為一體的老年病現代管理模式。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護理院內醫護人員正在查房。人民網 胡雨鬆攝
如今安徽正支持鼓勵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為康復醫院、護理院及醫養結合機構,引導有條件的縣區級醫療衛生機構延伸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建有康復醫院42家、護理院(中心)148家,護理院縣(市、區)覆蓋率達98.08%。
優質的醫療資源讓老年人有所“醫”靠,安徽也從豐富老年護理、康復服務,提升老年人就醫服務和就醫質量等多方面,不斷強化老年醫學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助推老年健康服務邁上新台階。
今年6月,安徽省依托安徽省立醫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設的省老年醫學中心,正式投入運行。
據了解,安徽96%以上的綜合性醫院(中醫醫院)開設了老年醫學科,再建設專業老年醫學中心,是否有必要?
“省老年醫學中心作為全省老年醫學領域的核心樞紐,立足於提升全省老年醫學的醫療服務、護理、教學、科研水平,推動全省老年醫學事業發展。”安徽省衛健委老齡健康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全省老年醫學“龍頭”,中心牽頭成立安徽省老年醫學專科聯盟,現已聯動32家三級醫院、10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形成覆蓋城鄉的老年醫療服務網絡,推動老年醫學服務理念、醫療資源有效下沉,帶動基層老年健康服務能力整體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