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石台:“蓮”通致富路 “花”成新鄉村

蓮花村位於安徽省石台縣仙寓鎮南部,1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萬畝竹園、千層梯田、百條瀑布、十裡古徽道,以及形似蓮花的奇峻山巒。近年來,蓮花村將豐厚的自然資源稟賦轉化為發展動能,繪就了一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圖景。
生態筑基,路通業興。蓮花村坐擁“林、茶、糧”混作的立體生態格局,森林覆蓋率86%,竹林與茶園交織成獨特的綠色肌理。其東接牯牛降4A級景區,西鄰仙寓山養生勝地,更與“中國富硒第一村”大山村血脈相連,佔盡地利。在村黨組織的規劃引領和積極爭取下,2024年,政府斥資4200萬元升級的鄉村道路工程,不僅串聯起牯牛降、仙寓山等周邊4A級景區,更打通了城鄉要素流動的“最后一公裡”。今年入夏以來,自駕游車輛穿梭於竹海與瀑布之間,農家樂預訂量暴增,土特產銷售火爆,鎮村黨組織牽頭成立的旅游志願服務隊,活躍在交通疏導、環境維護一線,確保旺季服務“不打烊”。鄉村旅游從“季節性點綴”躍升為“全年性支柱”,基礎設施的蝶變,在黨建引領的精准護航下,繪就了一幅“生態綠”與“黨旗紅”交相輝映的振興畫卷。
多元融合,產業生金。在“生態優先”的底色上,蓮花村精描細繪產業藍圖。綠色農業提品質,600畝生態茶園、9000畝翠竹基地孕育安全農產品,更延伸出採茶制茶、竹林探秘等沉浸式體驗。農旅康養添活力,依托天然氧吧與富硒資源,打造集生態觀光、農耕體驗、健康療養於一體的鄉村度假目的地,“萬畝竹園、千層梯田、百條瀑布”成為網紅打卡地。紅色基因鑄靈魂,深入挖掘王丙甲烈士墓、紅軍岩等紅色印記,黨員化身講解員,串聯起“紅色足跡”研學路線。幫扶單位組織的青年干部實踐團在此聆聽革命故事、體驗農事艱辛,讓紅色精神在青山綠水間薪火相傳。多元業態交融互促,結出豐碩經濟果實,2024年村集體經濟毛收入躍升至146.1萬元。美麗鄉村建設惠及多個村民小組,環境整治讓村落煥然一新,集體經濟反哺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形成“環境美—產業旺—百姓富”的良性循環。
鄉愁賦能,綻放新韻。蓮花村的振興之路,既注重物質提升,更重視精神傳承。村庄建設遵循自然規律,村容村貌與周邊山水和諧相融﹔這裡守護農耕文明,將“鄉愁”轉化為可感可觸的精神產品——古徽道保留著歷史印記,梯田延續著千年農耕智慧。通過發展創意農業、快樂農業,傳統農耕被賦予時尚表達,農業成為承載幸福的新產業,鄉村成為令人向往的詩意棲居地。一朵蓮花開,滿目山河新。從“賣資源”到“賣體驗”,從“單一種植”到“多元融合”,蓮花村以“旅”為媒,將生態價值、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如今,這裡不僅是“中國富硒第一村”大山村的旅游延伸帶,更恰如其名:生態根基如蓮之清雅扎實,產業新路如蓮莖通達四方,富民新篇如花瓣絢爛舒展。它以竹海為紙、溪流為墨,書寫著“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實踐答卷,在皖南群山中綻放出新時代鄉村蓬勃生長的奪目光華。(余甜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