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鋼:產品結構“調”出新動能

7月15日,馬鋼6號鍍鋅線項目現場,設備安裝一片火熱。該項目產品定位為高強系列汽車板,是馬鋼“十四五”結構調整重點項目,目前其廠房、設備基礎基本完成,已全線進入設備安裝高峰,預計年底竣工投產。項目投產后,將有力提升馬鋼鍍鋅汽車板的生產能力,拓寬涂層寬板的市場應用潛能。這也意味著馬鋼深化產品結構調整再添利器。
今年以來,在當前鋼鐵行業面臨的激烈市場競爭和產品同質化的雙重挑戰下,馬鋼堅持以體系為支撐、以價值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致力打造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產品結構調整,持續釋放提質增效新動能,為經營績效改善提供堅實支撐。
以體系為支撐:打通流程壁壘,釋放協同效能
調整產品結構,首要在機制,馬鋼在這方面有著清晰的認識。
4月14日,馬鋼有限產銷研運營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該中心對原有組織架構進行重塑,通過“劃小單元、做實責任、強化算賬”,組建了6大經營體、24個經營小組,以“產線”經營為載體,以“產品”經營為抓手,以提高產品毛利為核心,推動產銷研深度融合、協同響應。
該中心充分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打破部門壁壘,組織、協調6大經營體開展產銷研協同辦公。以毛利為關鍵工具,密切關注現場端和市場端各項指標,通過對各經營體的精細化管理,有力地引領了各經營體算賬能力的提升。同時,通過對6大經營體實施月度打分和評價,並以正向激勵為手段,引導經營體朝著產品、產線經營化運作的方向不斷邁進,為企業的整體盈利水平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高盈利新產品銷量在馬鋼全系列產品中佔比由2024年的3.69%提升至5.96%,在新產品中佔比由2024年的31%提升至54%。
各經營小組以客戶需求為牽引,覆蓋設計、制造、營銷全鏈條,變“分段作業”為“一體運營”。“以前一個訂單從研發到量產要跑幾輪協調會,現在一個團隊就能快速閉環。”馬鋼有限營銷中心總經理助理宋亮介紹說。今年上半年,馬鋼重點品種銷量佔比較上年提升10個百分點,結構優化帶來了直接效益。
以價值為導向:向“塔尖”聚焦,向市場要效益
結構優化的本質,是讓資源流向最具價值的地方。今年以來,馬鋼進一步加大對高盈利“塔尖產品”的投入,通過流程優化、團隊協同、產線升級,實現關鍵品種穩定放量。
市場變了,形勢變了,普通的品種已經沒有多大的毛利空間。快速轉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雙高”產品,以創造更多的效益,對快速扭轉不利的經營形勢具有重要意義。“用有限的資源、固定的鋼水,賺更多的錢,這就是我們經營的思維。”馬鋼有限技術中心科研管理室主任計遙遙表示。
在與理想汽車聯合開發的項目中,馬鋼有限技術中心組織多輪試制和工藝驗証,成功攻克了組織均勻控制、鍍層質量控制等難題,實現了高強韌抗氫脆2000MPa級熱成形鋼穩定生產與交付,產品在強度、韌性和抗氫脆性能方面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這是我們材料創新與用戶需求精准對接的典型案例。”馬鋼有限技術中心汽車用鋼研究所所長崔磊介紹。
同樣取得突破的,還有針對低空裝備領域推出的無人機驅動電機用硅鋼產品。該材料具備薄規格、高性能的優勢,滿足電機小體積、高轉速等性能要求,現已實現小批量供貨。
在高端汽車領域,馬鋼研發的第三代環境友好型低摩擦系數鍍鋅汽車外板已覆蓋多家主機廠主力車型,在10余款車型60多種外板零件實現批量應用,銷量突破10萬噸。
同時,馬鋼聚焦產品結構調整,將有限的資源向高附加值產品傾斜,實現了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特鋼高合金鋼產品月均產量由2024年1.26萬噸逐月提升至3.18萬噸﹔長材內貿外標型鋼產品月均產量由2024年2.2萬噸逐月提升至3.95萬噸。長材、特鋼產品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不僅“做得出”,更要“用得上”。近年來,馬鋼加速經營思維轉變,深入開展工序成本分析與對標,推動技術投入向實際效益轉化。馬鋼聚焦終端應用場景,持續推進“研發對研發”與“EVI服務”機制,圍繞汽車、電池、家電等重點產業拓展產品組合,打造從材料開發到應用導入的全流程價值鏈。
既聚焦“雙高”產品發力,又深謀產品場景應用,馬鋼正加快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真金白銀”。
以創新為驅動:聚力攻關強支撐,研發協同顯成效
炎炎夏日,在冷軋總廠鍍鋅生產線成品庫區域,馬鋼有限技術中心主任研究員馬二清正與攻關組成員,查看剛下線的鍍鋅DP600汽車板產品表面質量。
“為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我們成立攻關組,確立了在保証產品質量性能的前提下,先‘降鉬’、再‘去鉬’,並取得了成功。”馬二清介紹,“去年通過減鉬,實現了合金降本20%﹔今年成功實現去鉬,合金成本再降25%。”
如今,這樣的技術創新在馬鋼層出不窮。今年以來,馬鋼以“產品力+創新力”為核心邏輯,強化技術研發、深化研發協同,為結構優化注入源頭活水。
數據雖然枯燥,卻最能反映成績——上半年馬鋼新產品累計銷量86.7萬噸,噸鋼毛利同比增長143%,噸鋼超額毛利同比增長45%。
高端合作平台建設也在提速。3月,馬鋼交材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運行,依托王海舟院士團隊,在輪軸質量判定方法、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全面開展聯合攻關,助力打破“卡脖子”難題。
創新的落點最終是市場。馬鋼持續深化“研發對研發”機制,與多家頭部車企、新能源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圍繞用戶實際需求開發定制化解決方案。從鋼制電池包替代鋁制產品,到家電涂層板跨界應用於汽車隔熱罩,馬鋼新產品正在加速走出實驗室、駛向應用端。
同時,重點項目建設也在提速推進。除6號鍍鋅線項目外,南區型鋼改造工程3號連鑄機今年2月開工建設,目前正加快進度,爭取早日投產見效。新特鋼二期等重點項目也正緊鑼密鼓進行前期准備。多個產線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精度和工藝響應速度,逐步實現從“能產”向“優產、快產、准產”的轉型。
從“做什麼產品”到“怎麼創造價值”,從“賣鋼材”到“提供解決方案”,馬鋼以體系重構激發活力、以價值導向明確路徑、以創新驅動塑強能力,推動產品結構調整邁上新台階。
馬鋼的這場結構調整,不僅僅是一次產線重組或品種更新,更是一種發展理念、管理模式和產業生態的深層轉變。
未來,馬鋼將持續提升塔尖產品佔比與系統盈利能力,不斷做強“產品力”,努力在新一輪鋼鐵行業調整中走在前列、穩中提質。(史芳俊 鄔剛 高躍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