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安徽向前丨“合霍”創業記

盛夏傍晚,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陣雨初歇,空氣格外清新。在合肥高新區霍邱現代產業園(下文簡稱“合霍產業園”),再過四個月,四棟總計約1.8萬平方米的標准化廠房,就將蝶變為一座高端汽車座椅面套安徽基地,為眾多國內高端新能源車座椅提供“舒適外衣”。
回想四個月前,合霍產業園負責人帶著四套精心准備的方案,一天內陪項目考察人員踏遍園區每個角落,最終促成項目落子霍邱。
這看似順利落地的背后,折射的是合霍產業園對自身稟賦的清醒認知與招商路徑的精准重構。
俯瞰合霍產業園。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合霍產業園黨工委書記張偉坦言,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加之受交通條件制約,霍邱很難引起知名企業的關注。面對激烈的區域競爭和國家對招商引資的相關要求,“霍邱縣及合霍產業園有什麼資源?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如何依靠當前資源招商引資?”這是合霍產業園班子成員經常思考和討論的問題。
如今,安徽新能源汽車產業勢頭強勁,全國每出口4輛汽車就有1輛安徽造。園區敏銳鎖定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尋求融入契機。
然而,偏居皖西的霍邱,距合肥100多公裡,距蕪湖200余公裡,運輸半徑成為天然短板。若強攻大型汽車零部件,無疑是“以短搏長”。因此,園區招商在直面“短板”的同時,深挖自身“長板”。
據了解,霍邱縣人口眾多,全縣戶籍人口160.7萬人,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縣,所以合霍產業園把人力資源作為最大“長板”,制定一系列助企招工政策,解決企業用工后顧之憂。
園區深入研究產業鏈上下游,決定聚焦輕質化、勞動密集型的汽車零部件細分領域,如汽車線束、汽車座椅、被動安全等。如此一來,既能“揚”勞動力優勢之“長”,也能“避”運輸距離之“短”。
位於合霍產業園的立訊精密(霍邱)汽車電子產業園項目。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而該項目的引進,正是這一精准思路的生動實踐。
今年3月初,得知一高端汽車座椅企業在安徽選址,霍邱縣主要領導立即帶隊前往項目公司所在地實地洽談,政企雙向高頻考察洽談三次,聚焦產業布局與配套需求深入磨合。合霍產業園第一時間組建團隊深度研究行業趨勢與競爭格局,定制專屬廠房選址方案。
“我們項目與合霍產業園汽車零部件主導產業高度契合,但在起初,我們考察了安徽省內很多地方,霍邱在區位、技術人才儲備上並無顯著優勢。”一企業負責人坦言。
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關鍵的復篩環節。面對企業租賃高標准廠房、快速投產的核心訴求,合霍產業園不僅迅速響應,更主動提供了四套詳盡方案供企業比選,以“量身定制”的服務誠意打動了企業。
“全方位滿足企業各種需求,把企業當成自家人,用服務實現‘逆襲’。”張偉表示,極致的服務效率和態度,讓合霍產業園在激烈的區域選址競爭中脫穎而出。
隨著5月底雙方達成簽約意向后,項目推進同樣跑出“霍邱速度”:2025年6月15日、6月20日、6月23日,短短9天完成了區、縣兩級相關會議議程。
“這種感覺,就像是找到了可靠的‘合伙人’,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推動項目建設。”企業負責人感慨道。
未來,隨著這一龍頭項目的落戶,將為園區帶來實實在在的動能並填補區域產業鏈空白,以龍頭之勢牽引產業集聚。
俯瞰合霍產業園。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從“撿進籃子都是菜”到“提著籃子選好菜”,合霍產業園的招商嬗變折射出高質量招商引資的清晰路徑。 張偉透露,其核心密碼在於,深入研究產業鏈,因地制宜發揮當地資源優勢,瞄准契合度高的企業,才能招來高質量項目。
據統計,合霍產業園2024年實現經營收入同比增長108.8%﹔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76.7%﹔稅收收入同比增長21.2%。這組躍動的數字,正是合霍產業園因地制宜招商引資的最佳印証。
如今,一批批產業“合伙人”紛至沓來,創業興業共繪藍圖。從昔日“拼政策”到今日“拼服務”,合霍產業園始終秉承“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的理念,在招商引資的新賽道上加速奔跑,讓更多企業家來到這裡成為新的“合霍人”,與霍邱一起向前、共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