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文化體育>>健康

轉移性肝癌患者不再“漂流”!這裡有“拆彈專家”集合作戰

2025年07月18日16:3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71歲的王大爺(化名)2個月前因為大便次數增多,來安醫大一附院就診,腸鏡檢查后竟然發現自己得了乙狀結腸癌,醫生趕緊安排王大爺住院,誰知道進一步檢查顯示,癌細胞已經轉移到王大爺的肝臟上了。

癌症轉移了?“拆彈專家”集體上演“繡花”功夫

面對患者高齡、轉移瘤負荷重的挑戰,來自肝膽胰及移植外科、胃腸外科、腫瘤內科、影像科、介入科、病理科等科室的專家迅速啟動多學科診療(MDT)並進行了詳盡的討論,一致認為手術是唯一治愈機會。為了提高治愈率,團隊決定先為王大爺開展新輔助治療,將腫瘤縮小至符合手術指征,再由兩個學科共同為王大爺行外科手術。為了避免傳統開腹手術和分期手術可能導致的風險與腫瘤進展,團隊決定採用“同期腹腔鏡聯合乙狀結腸癌+肝轉移癌根治術”策略。

手術當日,在手術室、麻醉科、超聲科、醫學影像科等科室的護航下,該院西區副院長、肝膽胰及移植二病區張文杰教授和徐慶祥教授團隊率先上台,通過熒光和術中超聲的定位,實施肝轉移灶精准切除,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肝組織﹔隨后,胃腸外科曹先東、周波教授“接棒”,在腹腔鏡下精細分離腹腔粘連,完整切除乙狀結腸腫瘤並完成一期吻合,保障腸道功能。整個手術從麻醉到復蘇全程歷時2小時,術中出血僅50毫升,僅僅通過幾個小洞代替了原先的大切口。術后,王大爺便轉回了普通病房,一周后便順利出院。

贈送錦旗。

贈送錦旗。

多學科專病門診!轉移性肝癌患者不再“漂流”

張文杰表示,肝臟就像“物流中心”,全身的血液都要在此“登記入庫”,但癌細胞太狡猾,尤其喜歡通過門靜脈“偷渡”進肝臟,而轉移后的癌細胞能否根除是患者獲得長期生存的關鍵所在。

由於及時的化療和手術,王大爺重獲新生,但依舊有很多轉移性肝癌患者四處奔波,在不同科室間“漂流打轉”,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生存期大大縮短。能否為這些患者建立一個多學科集中診療的平台,為他們贏取寶貴的治療時間?

帶著這樣的初心,經過細致籌備,張文杰組織成立了轉移性肝癌專病門診,並由安醫大一附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肝膽外科專家孫倍成教授擔任首席專家,副院長、影像學專家李小虎教授及胃腸外科、腫瘤科、消化內科、醫學影像科、放療科、介入科、病理科等多學科專家共同坐鎮。

專病門診打破學科壁壘,通過多學科診療(MDT)和精准影像診斷定位患者原發癌種和轉移范圍,結合患者身體情況等制定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方案,並通過建立專屬健康檔案、動態監測的方式及時調整后期治療策略,進行患者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讓“患者少跑腿,治療更高效”,顯著延長生存期、提升生活質量。

目前,除了開設轉移性肝癌專病門診外,安醫大一附院已常態化開展肝癌患者多學科(MDT)診療工作,每周由孫倍成教授親自牽頭組織開展兩次多學科討論。“讓患者隻用挂一個號,就能得到全院各科室的保駕護航,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孫倍成表示。

目前,SECA I、SECA II和TransMet等多項臨床研究均表明肝移植聯合化療可以顯著提高不可切除的結直腸肝轉移患者的總生存期。安醫大一附院在孫倍成的帶領下,於2024年完成了世界首例豬到人的臨床輔助異種肝移植,並常態化開展給兩個成人受體的劈離式肝移植、肝腎聯合移植、血型不相容肝移植、多次肝移植等多項高難度手術。未來也將繼續開展多項創新性手術,為更多家庭延續生命的希望,讓愛和溫暖在人世間延續。(趙麗媛 文/圖)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