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蒲港新區:扎實開展學習教育 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鄭蒲港新區將“開門教育”要求融入基層治理,以“開門領題、一線解題”為主線,不斷推動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辦實事、惠民生的生動實踐。
有了集體經濟,群眾共同富裕才有了根本的保障。姥橋鎮官塘村為增加村集體收入,改善村民生活質量,對已有的50畝生態農場進行技術改造,農場嚴格落實綠色生產標准,打造出櫻桃番茄、黃桃、蟠桃等高品質果蔬品牌。其中首批櫻桃番茄已成熟上市,因其口感豐富在市場上取得了良好評價。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櫻桃番茄品種為串收櫻桃番茄,產量也比過去提高近2倍。
“這些年,我們在農場裡探索種植了很多品種,比如說水果黃瓜、貝貝南瓜、毛豆、玉米、櫻桃番茄以及富硒米。我們實踐了很長時間,可以說全部的種植技術都是我們村干部自己掌握在手裡的,一系列的種植、管理都親力親為。”官塘村黨總支書記周彪說。
另一邊,姥長村裡的興農畫卷正徐徐展開。姥長村依據獨特的地理及水文環境優勢,圍繞“村庄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的總體目標,依托田園綜合體項目,注重深挖生態人文資源,打造“文化+活動+旅游”精品項目,如依托園內“三圩”獨特水文環境,打造“葦塘人家”水上餐廳,為游客提供特色休閑、就餐體驗,帶動本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了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有效盤活了村內勞動力資源。
“餐廳是從2023年建設到2024年12月28日正式運營,葦塘人家的餐廳營業額超110萬,下一步我們將結合餐飲,在餐飲周邊打造一些兒童娛樂設施。比如說沙灘或者一些包括水上項目的游樂園,盡量將顧客在這邊逗留的時間拉長,增加人氣,也同時增加額外的營業收入。”提及姥長村“水上餐廳”項目的未來,村黨總支副書記徐向前信心滿滿。
在白橋鎮大許村菊花產業倉儲標准化廠房項目建設現場,村民殷維來看著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連連稱贊:“以前這片地荒廢了十幾年,雜草叢生,現在建起了標准化廠房,不僅環境變好了,還能為村裡帶來收入,真是太好了!”
白橋鎮大許村以學習教育為契機,堅持開門問策、為民辦實事,通過黨員大會、入戶走訪等形式,廣泛收集群眾意見,最終鎖定位於347國道旁閑置11年的原大許小學地塊,規劃建設本村菊花產業倉儲標准化廠房,既解決了村容環境問題,又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項目推進過程中,大許村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協調鎮鄉村振興工作站、建設辦等職能部門,科學評估項目用地,公開招標選定優質承建方,並組織專業設計團隊結合當地菊花、中草藥產業需求,優化廠房功能布局,規范使用750萬元縣級財政銜接資金,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倉儲標准化廠房建成后,將形成4512平方米的現代化倉儲空間,預計新增30至50個就業崗位,有效銜接周邊產業,延伸產業鏈。”大許村黨總支書記王亦龍表示。目前,項目基礎施工已完成,正在進行一層梁板柱施工,預計今年10月底竣工。建成后的廠房將配備完善的建筑裝飾、電氣、給排水、暖通、消防等設施,同時完成室外道路、管道及圍牆建設,為大許村產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如今的鄭蒲港新區,從田間地頭上的豐收景象,到水上餐廳前的忙碌身影,再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標准化廠房,正通過深化學習教育成果,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丁劉彬 徐曉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