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泉縣呂寨鎮陳小寨村:全國文明村的蝶變之路

在2025年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臨泉縣呂寨鎮陳小寨村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陳小寨村位於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呂寨鎮東北角,全村擁有耕地面積6033畝,共轄22個自然村,47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6940人,勞動力資源豐富。近年來,陳小寨村通過基礎設施升級完善、文明實踐浸潤鄉風、特色產業夯實根基、教育激勵培育人才,走出了一條從貧困到文明的蝶變之路。
從“窮窩窩”到“夢裡水鄉”
十年前的陳小寨村,全村僅4.7公裡砂石路,其余全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的泥巴路,農田水利設施幾乎為零。在阜陽市委宣傳部十年結對幫扶下,3600余萬元資金注入,43公裡生產生活道路貫通全域,87眼高標准農田機井、69眼扶貧機井解決灌溉難題,630盞路燈照亮鄉村夜晚。村黨群服務中心、農民文化廣場、小游園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3處公園、630盞路燈、18座公廁讓村庄煥然一新,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歷史,煥發出“夢裡水鄉”的生機。
從“精神荒漠”到“文化沃土”
近年來,陳小寨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創新“每天一段廣場舞、每周一次宣講、每周一場電影”等活動模式,結合黨和國家重大活動、節日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文明新風浸潤鄉村。常態化評選“好媳婦”“好婆婆”和“身邊好人”,用榜樣的力量激勵群眾向善向上。建立健全並發揮“一約四會”的積極作用,引導農村群眾“講文明、樹新風”。
從“靠天吃飯”到“多業並舉”
陳小寨村依托6000余畝耕地,構建“小香蔥+紅薯+辣椒+生姜”的多元產業格局。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臨泉財運合作社流轉2900畝土地發展紅薯產業,帶動周邊200余名群眾就業﹔小香蔥種植規模突破1000畝,成為臨泉優質農產品代表﹔辣椒、生姜、甜葉菊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3800余畝。2025年,草莓採摘園一體化大棚建設項目、數控式魚菜生態循環種養等新項目逐步落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產業興旺帶動集體經濟騰飛。
從“知識匱乏”到“人才反哺”
自2018年起,陳小寨村將高考優秀學子獎勵機制寫入村規民約,每年為考上大學的學子發放獎學金和行李箱。截至2024年,累計表彰179名大學生,發放獎學金17.2萬元。這筆資金的底氣源於村集體經濟的壯大:通過土地流轉、光伏發電等舉措,2025年村集體收入預計達96.8萬元。獎學金不僅減輕了學子家庭的經濟負擔,更在全村營造了“重教尚學”的氛圍。如今,受益大學生寒暑假返鄉后主動參與環境整治、政策宣講,形成“人才反哺家鄉”的良性循環。
從省級示范到全國標杆
陳小寨村先后榮獲“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級平安建設村”“省級文明村”“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等稱號,2025年更以全國文明村的身份站在鄉村振興的新起點。村裡保護著承載鄉土記憶的古楸樹,新建的公園、綠植、溝河塘治理讓村庄宛如“夢裡水鄉”。陳小寨村正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姿態,向著更高水平的鄉村振興目標邁進。(李倩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