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企業動態

光明大模型深度賦能 安徽電網加速“智變”

2025年06月27日14:41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千行百業。在能源電力領域,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安徽電力”)以國家電網公司自主研發的“光明電力大模型”為核心引擎,在配網調度、營銷客服、安全監督等關鍵業務領域實現規模化深度應用,顯著提升了運營質效。近日,筆者走訪一線,探尋這場智能化升級如何跑出“加速度”,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注入強勁動能。

筑牢根基 智算中心裡的“最強大腦”

走進國網安徽電力人工智能智算中心,龐大的服務器集群晝夜不息地運轉,為“光明電力大模型”提供著澎湃算力。這裡整合了國內主流算力單元,是支撐全省電力智能化應用的“超級大腦”。

堅實的算力是基礎,高質量的數據則是“喂養”模型的關鍵。國網安徽電力建立了龐大的企業級樣本中心,匯聚管理規章、電氣指令等高質量文本樣本50萬份,並對海量無人機巡檢圖片進行深度清洗篩選,入庫高質量圖片180萬張﹔完成配網缺陷、設備元件等精細化標注樣本120萬張,標簽量達960萬個。這些海量、精准的數據,如同為“光明電力大模型”注入了洞察電網的“火眼金睛”。

驅動質效 一線崗位的“智能助手”

“光明電力大模型”絕非實驗室裡的概念,它正深度融入電網生產運營的毛細血管,成為一線員工得力的“智能助手”。

安全督查,“鐵面判官”嚴把關。“人工智能徹底改變了我們傳統安全督查方式方法!”國網安徽電力安全督查中心主管張崢感慨道,“輔助研判無計劃作業、機巢無人機協同督查、語義大模型快速檢索違章依據等等,大大提升督查質效,為管住計劃、嚴控‘五防’措施落實提供了有力保障。”基於大模型構建的智能研判和輔助系統,推動輸電、變電等專業作業計劃線上管控率和規范填報率大幅提升(分別提升45%和50%),高風險場景篩選准確率及作業現場視頻對准率均突破90%。

智能調度,“最強大腦”提效率。在宣城供電服務指揮中心,主管蔡厚哲對配網調度效率的提升感受深刻:“人工智能應用輔助配調調度員將拓扑分析、方式批復、擬票等重復性強、工作量大、耗時費力的工作后台處理,精度更高,效率更快,配電網調度安全更可控。”雙核架構的調度檢修輔助決策智能體,將檢修計劃全流程耗時大幅縮短80%,其中調度指令票自動生成正確率達95%,效率提升93%。

設備診斷,“千裡眼”識隱患。在國網合肥供電公司數智配網部,專責趙曄正通過智能平台查看系統自動推送的線路隱患報告:“配網診斷視覺模型能夠快速、智能完成線路隱患識別,相比人工識別,效率提升80%以上,並自動分級分類生成缺陷隱患工單,提升配網架空線路日常巡檢效率。”這得益於模型應用的創新圖片分層標注技術,使其具備6層信息提取能力,覆蓋18類運行環境和26類缺陷隱患,整體缺陷檢出率高達94%,誤檢率控制在極低水平(0.24%)。無人機規模化部署(1400余套)和通道可視化裝置(8萬余套)則讓智能巡檢實現了全電壓等級覆蓋。

需求響應,“精算師”助降本。在合肥維信諾公司,生產負責人張紹龍對“用電需求分析預測智能體”帶來的改變贊不絕口:“由於設備運行規律很難評估,以前在執行需求響應的時候,我們很難准確把握參與響應量。這下好了,國網安徽電力應用這款人工智能產品為我們提供建議,我們可以快速掌握可調節負荷能力,更加科學地填報響應認約值,保証經濟效益最大化。”該智能體基於“光明電力大模型”高效調用海量氣象、電量及負荷數據,精准預測分析,並深度評估企業設備運行規律,實現負荷調控最小經濟影響。

此外,國網安徽電力還應用“光明電力大模型”在物資智能編審(效率提升超50%,准確率超90%)、庫存優化、智能審計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相關經驗已被納入國家電網公司頂層設計。

擘畫未來 深化應用啟新程

國網安徽電力表示,下一步將堅持需求與問題導向,遵循統一底座模型技術路線要求,重點圍繞夯實基礎建設能力、組建高質量人才隊伍、聚焦電力核心業務三大方向,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規模化深度應用。公司致力於高質量完成國家電網公司“三個一批”試點任務,並創新打造綜合型、專題型、眾創型等大模型創新應用場景。

以“光明電力大模型”為鑰,國網安徽電力正加速開啟電網智能化升級的全新篇章。隨著應用的深度與廣度不斷拓展,“皖電智慧”將持續轉化為保障能源安全、驅動綠色發展的澎湃動能,為能源行業的深刻變革和國家電網公司數字化轉型戰略的全面落地貢獻更強大的力量。(胡昊 吳極)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