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廠變身文旅新地標,淮北夔牛天街正式運營

人民網淮北7月6日電 (呂歡歡、王曉飛)閑置的老電廠如何重獲新生,變身“頂流”文旅新地標?就在7月6日上午,一個以“工業文化+科技體驗”為核心,集工業博物館、主題商業街區、研學教育於一體的文商旅綜合體——安徽淮北夔牛天街項目,正式揭開神秘面紗,並宣布對外開放運營。
淮北夔牛天街入口。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據介紹,夔牛天街項目位於淮北市相山區濉溪路與惠黎路交匯處核心區位,其前身是承載著淮北三代人集體回憶的大唐發電廠老廠區所在地。隨著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環保要求提升,這座服役半個世紀的老電廠在2018年逐步關停。
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要加快推進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促進城市更新改造,探索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
航拍夔牛天街。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對此,淮北積極響應,在市委、市政府統籌規劃、社會資本投資建設下,老電廠改造列為城市更新重點工程、文旅消費新場景加快推進,總建筑面積超10000㎡,並由專業團隊受邀整體規劃。
項目總負責人黨天元告知記者,“我們不是簡單修復,而是要讓工業記憶在新時代土壤裡重新發芽。”
值得一提的是,綜合體以《山海經》中“聲如雷霆、光耀千裡”的夔牛為文化符號,取其堅韌不拔、開拓進取的精神內涵,與淮北工業精神相呼應,打造出安徽省首個機械巨獸主題文商旅綜合體。
高達10米的機械夔牛“雷雷”昂首矗立,其鋼鐵之軀與數百個精密機械部件的完美結合,既是對上古神話的現代詮釋,更是對工業精神的生動致敬。
市民在機械夔牛前拍照打卡。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而在改造工程建設中,淮北創造性地踐行了“保護優先、功能再造”的原則,保留了紅磚廠房、鋼鐵桁架、蒸汽管道等工業元素,通過巧妙的“微創手術”賦予其新的生命。
走進綜合體內會發現,項目通過四層垂直業態布局實現全客群覆蓋:首層以夔牛機甲巡游、動力游樂設備為核心,打造震撼視聽盛宴﹔二層聚焦文化傳承,設置夔牛主題影院與工業科技研學空間﹔三層專為親子家庭設計無動力樂園及親子漂流,提供安全趣味體驗﹔四層構建潮玩文創手辦及休閑消費復合式業態,成為青年潮玩社交地標。
綜合體內有多種游玩業態。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到了夜晚,廠房高大的空間又變身為燈光藝術展和電音派對的絕佳場地,每晚8點的戶外燈光秀將工業遺跡與現代光影完美融合,將帶動周邊餐飲、零售消費增長,形成“日游夜演”的全時段消費鏈。
另外,綜合體內的工業博物館則通過3537件珍貴展品“新舊對話”,配合全息投影、VR互動等數字技術,系統呈現淮北從傳統煤城到現代能源基地的轉型之路,試營業開館首月就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來參觀打卡。
被保留的8號機組經過燈光等改造煥然一新。馮樹風攝
由此,老電廠片區從昔日的“城市記憶”蛻變為“城市秀帶”,還入選安徽省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典型案例,並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外溢效應。據統計,項目間接帶動周邊商業體出租率提升15%。
正如淮北市委書記汪華東所說:“這些老廠房不是包袱,而是轉型的財富,是記得住歷史、留得住鄉愁、帶得動消費的城市名片。”
航拍夔牛公園。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未來,在國家推進“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建設和安徽省將工業遺產活化列入文旅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的大背景下,淮北市繼續將這一成功模式推廣至更多工業遺存,推動從“單一景點”向“全域旅游”升級,培育文旅消費新增長點,從而促進淮北文商旅更好地融合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