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縣濉溪鎮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

2024年以來,為扭轉“問題多、環境差、隊伍散”的被動局面,破解基層“小馬拉大車”“九龍治水”疲於應付的現實難題,淮北市濉溪縣濉溪鎮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探索出了一條網格化、信息化、責任化“三化融合”的基層治理新路徑,入選省級智慧社區建設聯系點,獲評全省2024年度群眾廣泛歡迎的領辦項目,全市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現場會在濉溪鎮召開,相關做法得到省委社工部、市委領導充分肯定,新華社、中國組織人事報等進行報道。
堅持黨建引領,變“九龍治水”為“攥指成拳”
把“黨建引領”作為基層治理的工作核心,最大限度地把責任統起來、把資源用起來。
抓模式驅動。堅持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建立“以網格為主、上下聯動”的工作模式,設置綜合指揮中心,一體統籌全鎮的重點工作和日常工作﹔開發“濉時e辦”平台,以一網統管推動全程閉環。
抓體系帶動。積極構建“鎮黨委—村(居)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院落)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全面推行“有事找支部”,把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員沉到網格中、服務送到家門口,打通基層精准化服務的“最后一公裡”。
抓落實推動。建立“鎮班子下沉駐村(居)、部門力量直插一線、村(居)干部下沉網格”的工作機制,鎮班子、部門、村兩委干部分別按照每周不少於0.5天、1天、3天駐點辦公,主動沉到情況最復雜、矛盾最尖銳、難度最大的地方,做到責任主體明確化、責任層級清晰化、責任運行鏈條化、責任落實閉環化。
創新網格管理,變“頭痛醫頭”為“標本兼治”
把“網格化管理”作為基層治理的基礎支撐,構建權責清晰、運轉高效的治理體系。
科學劃分網格。結合區劃面積、居住環境、人口數量等因素,統籌用好警務、市場、衛生等條線力量,精准劃分110個綜合網格,推進多網融合、多格合一,切實托牢基層治理基本面。按照網格點設在“人窩裡”的原則,優化調整網格點設置,首批分類建設“三零工作室”“健康生活4S中心”“小哥驛站”“工匠鋪”等網格點28個,打造健康管理、康養驛站、文體活動、維修服務、三方議事等9大場景,構建“15分鐘品質生活服務圈”,深受轄區居民歡迎。
合理配置力量。按照“網格承包責任制”的思路,推動210名村(居)“兩委”干部全部進網入格擔任網格長,統籌鎮機關、條線部門、社會力量等各類主體下沉到網格擔任專業網格員,形成“一支隊伍”管所有、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明晰網格職責。制定“一網格一清單”,將安全生產、物業管理、矛盾糾紛等基層治理重點難點事項一一對應到格,變“三人干一件事”為“一人干三件事”,全面提升網格精細化管理水平。
強化數字賦能,變“粗放耕作”為“繡花功夫”
把“數字賦能”作為基層治理的有效手段,運用信息化手段,將數字元素深度融入基層治理的各個環節,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堅持一屏管全鎮。全面梳理鎮“六辦四中心”核心業務,將重點講評工作、12345工單辦理、網絡輿情處置、重點人員管控、基層應急管理等相關事項全部納入“濉時e辦”平台管理,實現全鎮社會治理要素“一屏掌握”,有效破解“碎片化”管理難題。
推動一庫知全域。所有鎮、村(居)干部、網格員人手一部終端,結合日常工作與網格走訪,實時錄入信息、上傳圖像、動態提醒,鎮級平台動態集成各類信息,實現“一次採集全域通用、一次變更全網更新”。歸集民情、企情等各類數據,全面摸清、掌握轄區“人、地、事、物、情”,為工作溯源、分析研判、精准服務等提供數據支撐。
做到一事盯全程。建立“每日記錄、每周總結、每月分析”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對各類交辦問題的解決路徑、處置進展、復查結果等進行動態管控,對未結事項即時提醒到人,對超期事項及時通報情況,切實做到“抓實每一天、閉環每件事、管好每個人”。
強化責任驅動,變“層層遞減”為“壓緊壓實”
我們把“責任閉環”作為基層治理的關鍵環節,一年接著一年抓、一錘接著一錘敲,真正把工作落下去、把責任擔起來、把問題解決好。
落實領導責任。制定黨政領導工作清單,領導班子對分管部門、包村(居)工作負總責,帶頭值班接訪、化解矛盾,帶頭安全檢查、下沉網格,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治理關口前移﹔鎮主要負責人每周組織村(居)書記召開一次工作例會,每月組織網格員、物業經理、企業安全員召開一次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會議,培訓業務、部署工作、解決問題,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壓實網格責任。鎮綜合指揮中心抓實風險隱患全流程閉環管控處置,對每日、每周、每月工作質效進行實時檢查、實時回溯。制定《“改進作風狠抓落實”七條措施》《信訪工作講評方案》,通過量化工作、清單管理,實現鎮村干部個人狀態和工作質效“一屏顯示”,實現“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差看得見”,讓優秀、肯干、實干的人脫穎而出。
聯動部門責任。整合派出所、市場所、國土所、財政所等力量,統一納入全鎮指揮體系,實行網格化管理,做到走訪共同開展、糾紛聯動解決、巡查互相監督,讓“村居吹哨、部門報到”落到實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