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 | 一群00后勇闖人形機器人新賽道

幾間並不寬敞的辦公室,擺放一排排稍顯簡易的工作台。一群年輕研發人員或專注電腦屏幕上的算法演繹,或埋頭調試即將交付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即使有外界訪客到來,也很難轉移他們專注的目光……
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中國視界產業園合肥零次方機器人有限公司,這支年輕團隊雖創業不滿半年,卻已獲訂單數千萬元。本月底,他們又將推出包括32+自由度人形機器人、輪臂機器人等可量產交付的具身智能產品。
很難想象,他們核心團隊都來自清華大學,且全是00后。
零次方人形機器人科研人員正在調試人形機器人。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這裡是我們的臨時辦公區。”零次方機器人創始人兼CEO閔宇恆是一名00后,雖一臉青澀,卻已深耕人形機器人技術多年。他深知,這個新興行業的變革可謂時不我待,“現在,機器人版本更迭都以周或更快時間來計,容不得我們再等新辦公樓。”
“這是我們的首款產品,它的名字叫Z1,算法不知更新多少次了。”2001年出生的李宜哲,既是零次方的算法工程師,也是公司聯合創始人,“它不需要通過視覺系統感知,就能在各種環境實現‘盲走’,穿越復雜地形。”
隻見,研發人員一番操作后,這台一米多高的人形機器人 ,便能順利爬上樓梯、再下斜坡。“它的下肢裝了感應系統,在我們的算法加持下,與周邊環境進行交互,感應周邊環境,做出相應的行走動作。”同為00后的韓晨曦是零次方機器人的算法負責人,時尚發型下難掩其對算法的痴迷。
而在實驗室一角,一隻機器人手臂表現更為驚艷:只要有人給它做一個給水杯倒水的動作,它就能順利“模仿”,輕輕拿起一個水杯,緩慢移至另一個水杯上方,彎曲手臂,作出倒水動作,一氣呵成。
“你可以理解為,它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一個聰明的‘大腦’,隻需通過視覺觀察,就能模仿學習人類動作,成功率接近100%。”零次方具身通用操作負責人盤國萍年紀很小,也不善表達,但當說起智能機器人原理,滔滔不絕。
韓晨曦(左一)和李宜哲。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2025年1月,零次方機器人落戶合肥市包河區。閔宇恆回到家鄉,和團隊一起勇闖機器人產業賽道。同實驗室的李宜哲,也一道趕赴。這位出生於山東日照的小姑娘,也是第一次來到合肥,“年輕嘛,不在乎啥條件,拼就行了!”
“0的0次方在數學上是未定義的。”給公司取名“零次方”,閔宇恆及團隊希望通過這個名字傳達出一種沒有上限、不斷突破邊界、充滿無限可能的理念。而這也是他們這群00后敢於勇闖機器人賽道的勇氣。
“當然,政府的大力支持給了我們更足的底氣。”閔宇恆表示,落戶合肥市包河區后,當地政府部門在融資、人才方面給了大力支持。
據悉,為助力零次方00后團隊加速發展,當地政府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加持企業發展資金,為其提供生產、辦公場地及全程跟蹤服務。招引培育之下,以零次方為代表,合肥市包河區共聚集人形及智能機器人產業下游企業50余家。
有勇氣,更有底氣,閔宇恆帶領的年輕團隊顯然正在贏得市場認可:“今年我們將實現超500台人形機器人的量產落地,廣泛應用於教育、文娛、展覽等多行業。”
(唐維紅、張磊、陶偉、苗子健、陶濤、陳曦)
點擊進入專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