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春游江淮”入境游,何以越來越火?

陶偉
2025年05月13日09:2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AnHui Travel”,越來越火!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五一”期間,從合肥口岸入境的外籍游客增長幅度高達464%。

驚人增幅得益於政策紅利的釋放。

去年12月,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公告,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延長為240小時,並新增21個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安徽成為受益省份之一:合肥新橋、黃山屯溪國際機場口岸均入列新增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的同時,過境免簽人員可於安徽全省實現停留活動。

外國友人在固鎮垓下遺址體驗非遺。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外國友人在固鎮垓下遺址體驗非遺。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但不可否認,翻兩番還多的外籍游客入境,還折射著安徽一場令人矚目的“轉型”:徽風皖韻之地不甘隻做入境游的“過境地”,而欲從政策端、市場端雙向發力,搶抓入境游市場機遇,“轉場”為全球游客的“目的地”。

何以言此?

日前,央媒帶您游安徽——“春游江淮”入境游採風行採訪團“走”南“游”北,見証這片土地上真誠待客之道與獨特文旅魅力。

外國友人打卡櫻花園。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外國友人打卡櫻花園。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來”的“絲滑”體驗

——想人所想,急其所急的安徽“用心”

走進合肥新橋機場入境大廳,240小時過境免簽綠色專窗甚是顯眼。窗口放置外國人臨時入境卡及填寫模板,並有工作人員指導填寫,過境十分便捷。

機場是入境游第一站。這裡服務好不好、流程是否便捷,直接關乎外籍游客的幸福體驗。以此觀之,過境免簽綠色專窗也不再是提供便利服務的一個小窗口,而是一扇展示安徽對外展示開放、包容、高效服務態度的“大窗口”。

於是,熱心的安徽人想外國游客之所想,急其之所急。

在合肥新橋機場,符合政策的外籍游客在合肥停留期間,如遇就醫等緊急事由或不可抗力等原因,需停留超過規定時限,或超出准予停留區域的,即可於專窗進行相關業務辦理。

同時,為給外國人來肥提供更便捷優質服務,合肥市出入境管理部門還推出外國人住宿登記網上自助申報系統。入住親朋好友家的外國人,動動手指就能實現自助申報。

比利時游客Sterckx Yan在黃山屯溪國際機場選購商品。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比利時游客Sterckx Yan在黃山屯溪國際機場選購商品。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不隻合肥新橋機場,數百公裡外,抵達安徽另一處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黃山屯溪國際機場,比利時游客Sterckx Yan體驗完這裡便利化入境游舉措后,更是豎起大拇指。

為便利外籍游客,在該機場,黃山海關開辟外國人綠色通道,設立240小時過境免簽外籍人員行李物品申報台,提供中、英、韓等3種語言的操作指引,配置英語、韓語專業人才,添置同聲翻譯機,實時解答旅客疑問。

同時,黃山海關聯合黃山屯溪國際機場升級智能化設施設備,通過紅外體溫監測、無接觸閘機、行李智能審圖等技術,實現出入境旅客通關流程全鏈條智能化。據統計,旅客平均通關時間由原來的25分鐘縮短至10分鐘,效率提升60%。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合肥口岸入境客流創新高,累計保障出入境人員共計7.5萬余人次,其中外籍出入境旅客量約8500人次,同比增長149%。

“游”的精彩多元

——“科技+文化”,解鎖徽風皖韻新玩法

當外籍游客入境安徽,14.1萬平方公裡的江淮大地向其展開了一幅人文薈萃、山水秀美的徽風皖韻新畫卷。

抵達合肥,看什麼?合肥不隻有包公故裡的文化底蘊,“科裡科氣”是其獨特城市氣質,當前也正成為這座城市發展文旅融合的一張新名片。

瞧,走進位於合肥市廬陽區的安徽首個深空探測科普藝術館,仿佛開啟一場深空漫步之旅:佩戴AR眼鏡“穿越”至水星地下城,沉浸式觀測“一日雙升”的奇景,全息影像動態還原宇宙大爆炸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以“科創科普游”“徽風皖韻游”為核心品牌,合肥推動文化、科技、生態、休閑深度融合,構建貫通合肥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馬鞍山市、蕪湖市、安慶市七城的“旅游黃金走廊”,串聯合肥都市圈文旅資源,讓全球游客踏上不重樣的科創文旅之行。

科技賦能讓滿是歷史底蘊的文旅資源“活”過來。在固鎮縣垓下遺址,全息投影重現楚漢爭霸的壯闊場景,引來韓國游客齊聲吟誦《垓下歌》,與項羽“隔空對話”﹔國防教育基地內,研學團隊通過VR技術模擬的古代戰場,沉浸式感受中華文明的韌性。“我們不僅要展示歷史,更要讓歷史‘開口說話’。”固鎮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局長張艷梅說。

當然,獨屬於安徽的文化最令外籍游客向往。

阿什拉夫(右一)和克裡斯托夫·蓋特納(右二)觀看陶器。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阿什拉夫(右一)和克裡斯托夫·蓋特納(右二)觀看陶器。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踏著青石板鋪就的安慶倒扒獅街,英國小伙David Taylor舉著自拍杆穿梭在雕花門廊間,手機鏡頭掃過屋檐下懸挂的油紙傘,定格在街角戲台上水袖翩躚的黃梅戲演員。

“雖然並不能聽懂唱詞的含義,但唱腔背后的文化魅力還是能跨越語言的障礙,直達內心深處。”David Taylor表示,隨著過去一年多來中國過境免簽政策的持續升級,他不少英國朋友紛紛選擇來中國游玩,“安徽有我最喜歡的中國文化”。

文化最終需體驗才能入心。在潛山市痘姆鄉痘姆古陶非遺傳承基地,突尼斯小伙阿什拉夫第一次到來,就直言“愛上這裡”:“我對中國的陶瓷文化非常痴迷,今天能夠親手體驗制陶技藝,非常興奮。”

的確,恰如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所言“入境游不僅是經濟命題,更是文化對話”,隻有不斷推陳出新,打造新業態、新場景,才能讓更多外國游客感受並喜歡中國文化。

“安”下未來期望

——打造“目的地”,安徽“迎天下”

黃山迎客鬆,安徽迎天下。

近年來,安徽持續推動全省入境游高質量發展,先后舉辦第十四屆安徽國際文化旅游節、2024入境旅游高質量發展大會,出台《安徽省發展入境旅游激勵辦法》《安徽省促進入境旅游工作實施意見》。

疊加國家政策紅利,安徽接續推出多元措施,賦能入境游提質升級。

“今年,我們將圍繞實現入境旅游倍增目標,從多角度塑造安徽文旅國際化形象、多維度打造安徽文旅國際化品牌、多方位開展安徽文旅國際化營銷、多層次提升安徽文旅國際化品質……”在今年4月22日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及如何加碼入境游,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邵海衛一連說出四個“多”。

阮枚兒(右)和俄羅斯留學生秀莎打卡新糧倉。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阮枚兒(右)和俄羅斯留學生秀莎打卡新糧倉。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激勵政策上,安徽將從省級層面拿出2000萬元對入境游人次、入境包機、境外營銷予以資金激勵和補貼。

提升國際化品質上,安徽將發揮安徽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山川秀美的優勢,建立國際旅游線路精品庫,豐富旅游業態,打造聯程國際精品旅游線路,為外國游客提供更多文旅消費選擇。

服務升級上,安徽在合肥、黃山機場及高鐵站建立完善“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為入境游客提供通信、交通、文旅等方面服務。

同時,安徽還將舉辦第十五屆安徽國際文化旅游節等宣傳推廣活動,組織赴港澳台、日韓、歐美等重點客源國和地區開展全球推廣活動,多維度打造安徽文旅國際化品牌。

無論是入境的“絲滑”體驗,還是“科技+文化”賦能徽風皖韻新玩法……在這場從“過境地”到“目的地”轉型中,安徽用行動証明:讀懂外籍游客需求,才能讓全球游客真正讀懂安徽。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