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安徽滁州:培育鄉村振興“領頭雁”

2025年05月18日08:53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我返鄉就是想用專業所長,為家鄉打造農文旅融合特色村,帶動鄉親們就業致富。”談及投身鄉村建設的初心,鳳陽縣殷澗鎮卸店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蔣家偉目光如炬。

  2023年10月,在北京工作的蔣家偉,通過“鳳進青年”計劃回到家鄉任職。去年,他牽頭領辦“花開‘杏’福”共富工坊項目,深挖本地農旅資源,發展花木種植、菊花加工,打造特色民宿,帶動30位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助力村集體經濟增收50余萬元。

  鄉村振興,人才為先。蔣家偉的奮斗實踐,正是滁州市培育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破解鄉村人才困境的生動寫照。

  一段時間以來,滁州市農村基層黨組織與其他地方一樣,面臨后備干部“源頭活水”不足的問題,鄉村振興“領頭雁”需進一步充實。

  破題之舉隨即落地,滁州市創新實施“雛雁培育”行動,構建起“預任歷練、江浙鍛煉、提級訓練、實戰淬煉”的全鏈條培養機制。讓后備干部先在本村“實習練兵”,再赴發達地區“取經問道”,通過高級培訓“強筋壯骨”,最后投身實戰“積累經驗”,一套組合拳下來,為鄉村振興儲備了充足的“新鮮血液”。

  “4月15日,我參加了滁州市‘百名村干江浙行’計劃,到浙江省嘉興市洪合鎮新王橋村跟班鍛煉1個月,那裡的‘醫養結合+文化養老+家宴中心’治理模式讓我深受啟發。”明光市蘇巷鎮戴巷村后備干部陸本雨感慨道,“我要把先進經驗帶回去,打造我們自己的‘紅鈴互助’服務品牌。”

  在滁州,像陸本雨這樣的“取經人”不在少數。去年以來,滁州先后選派120余名骨干赴蘇浙經濟強村開展沉浸式實訓,同時聯合浙江大學等高校開設“淬煉成鋼”訓練營,通過“雲端課堂”實現2200余人次全覆蓋培訓,推動“千萬工程”“余村經驗”等先進理念在滁州鄉村落地生根。

  “我們建立‘干部上戰場、組織在現場’考察模式,推動不在村工作的后備力量領辦60余個產業項目,參與130多個工程建設,25人成長為‘工坊管家’。”滁州市委組織部農村組織科科長尹金昌告訴記者,如今,這支平均年齡不到40歲的“雛雁”隊伍,經過系統培育與實戰淬煉,已然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今年以來,該市先后有10名表現突出者走上村黨組織書記崗位。(記者 李邦軍 通訊員 張開興)

(責編:關飛、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