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資佔全國的比重連續5年增長——

向深挺進創建國際化營商環境

2025年05月18日08:51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2018年以來,安徽省每年新設外資企業數量年均增長9.6%,全省外商直接投資佔全國的比重連續5年增長。

安徽省近年來之所以吸引外資持續加碼,源於投資者對安徽營商環境的信心。在開放包容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上,安徽省對標長三角先發地區和國內外最新標准,展現出一種銳意進取的開放追求。

不久前,安徽省發布《創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2025版)》。每年出台這樣的“對標提升”舉措,成為一種慣例。在今年的最新版本中,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再向“深水區”挺進,明確提出落實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及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商投資准入限制要求,持續開展內外資差別待遇清理工作,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政策享受、知識產權保護、標准制定等方面公平競爭待遇。

同時,在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優化外籍人員支付環境等方面,將落地多項改革舉措,以硬招和實招,接軌監管包容化、高效化、無擾化等國內外新標准、新范式。

專項清理“不合理差別待遇”

5月8日,友邦人壽安徽分公司在合肥天鵝湖文化商務區開業。這家外資保險機構是中國內地首家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

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總經理葉宗坤說:“近年來,安徽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效顯著,在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領域發展迅速,吸引著大批高精尖人才,對保險綜合方案需求的持續增長,吸引了友邦人壽落子安徽。”

外企加碼安徽,是安徽吸引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具象體現。截至2024年底,累計共有99家境外世界500強公司在皖投資設立企業203家。

圍繞打造更加公平便利的外商投資環境,安徽省商務廳今年將實施4項具體措施:

開展內外資不合理差別待遇專項清理工作。除了推動安徽省有關部門、各市開展自查自清外,還將通過公開渠道征求企業意見和訴求,切實將外資企業公平待遇落到實處。

更新安徽省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受理機構名錄。目前,全省共有外資企業投訴受理機構162個,將根據需要,進一步優化整合受理機構目錄,持續健全外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和網絡,全力保障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匯編外商投資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清單。匯集各有關部門及各市關於外商投資的支持政策和便利化措施,形成匯編文件,通過企業座談、實地調研、政策培訓等各種形式開展宣傳解讀,幫助企業更好享受便利化政策措施。

編制《外國商務人士在安徽工作生活指引(2025年版)》。聚焦外籍人士關切,提供工作和生活各類場景的全方位指引和服務,幫助引導更多外籍人士感知安徽、認識安徽、投資安徽。

高效辦事是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一環。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高效辦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點事項清單》,“外國人來華工作”一件事改革被納入其中。

安徽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王孟忠介紹,今年圍繞“外國人來華工作”一件事改革,將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整合科技、人社、公安等多部門的信息系統資源,主動打破信息壁壘,打通工作許可、社保登記、居留証件相關業務鏈條,優化業務申辦流程,節省審批時限。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創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智慧應用場景,實現外國人來華工作“一件事”服務全覆蓋,為到安徽工作的外國人才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務。

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監管的專業和高效,是一道全球性的平衡難題,特別是跨境貿易涉及面廣,僅監管方面,就涉及海關、檢驗檢疫、海事、出入境邊檢等多個政府部門。

多頭監管,企業如何高效辦事?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是單一窗口模式,即通過一個統一的平台,向多個相關政府機構提交貨物進出口或轉運所需要的單証或電子數據,提高監管效率,降低通關成本。

今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將拓展完善中國(安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地方特色功能應用列入省政府年度重點工作高位推進,安排1800多萬元用於安徽智慧口岸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我們將制定統一的數據標准、接口規范、調用規則,依托中國(安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協同商務、海關、邊檢、海事、物流服務企業等的信息化平台,推進跨部門、跨系統數據交換共享和功能對接。”安徽省政府口岸辦有關負責人陶剛說。

依托安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優化整合水運口岸、航空口岸、中歐班列等平台數據資源,高質量建設安徽智慧口岸公共服務平台。“我們將以企業需求為導向,豐富業務場景,推出一些特色功能。”陶剛說,比如,在電子單証方面,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業務辦理服務﹔增添融資保險功能,幫助企業與金融機構開展數據授權共享,壓減結匯、保險等金融業務的辦理流程和操作成本。

長三角區域合作日漸緊密,在中國(安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安徽將借鑒上海、寧波口岸信息化建設成熟經驗,通過區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合作共建,探索區域數據共享模式。

陶剛說,通過長三角跨區域的合作,可以實現安徽企業在沿海口岸通關物流數據的共享,從而給企業提供更全面、可預期的跨區域通關信息服務。

深化跨境貿易監管改革

貨物進出口,海關的查驗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為了讓貨物通關加速,深化“遠程屬地查檢”和“批次檢驗”監管模式改革是合肥海關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遠程屬地查檢”是指海關和企業通過遠程視頻實時連線,對企業申報的進出口貨物在進口目的地或出口產地完成檢驗檢疫作業。簡而言之,通過遠程執法,提高海關監管效率。

合肥海關在全國率先實行“遠程屬地查檢”試點,目前,已在出境竹木草制品、進口汽車零部件等5類產品中開展試點,安徽試點企業達213家。利用5G等技術,進行遠程監管、視頻查檢,實現了企業即報、海關即檢,查檢時間由過去的2天至3天縮短至半天以內。合肥海關二級巡視員倪小玲表示,接下來,將不斷擴大試點范圍。

“批次檢驗”是海關在出口危險品領域推出的一項監管改革措施,該模式下出口危險品由“批批檢驗”變為“一次現場檢驗、多次申報出口”。

“去年,合肥海關被海關總署列為出口危險品‘批次檢驗’改革試點海關,我關綜合考量,先后將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內12家企業納入試點范圍。”倪小玲說,試點企業在海關首次檢驗合格后,同一批次產品可採取“審核單証+抽查驗証”的方式快速放行,無需再次進行現場檢驗。

“批次檢驗”改革試點以來,相關企業出口危險品和危險貨物包裝實際現場檢驗批次減少65%,涉及貨值7.05億元。

合肥海關計劃在總結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讓更多省內企業享受政策紅利,持續優化跨境貿易監管服務,讓貨物流動更加順暢。(記者 彭園園)

(責編:關飛、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