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文化體育>>健康

甲狀腺癌並非都是懶癌!安徽省腫瘤醫院多學科協作救治高危甲狀腺癌患者

2025年04月30日14:3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近日,中國科大附一院西區(安徽省腫瘤醫院)甲狀腺外科鄭緒才團隊與胸外科、麻醉科及護理團隊通力協作,成功為一名甲狀腺髓樣癌術后復發伴頸部及上縱隔淋巴結轉移的復雜病例實施“頸部淋巴結根治性清掃術聯合胸腔鏡下上縱隔淋巴結清掃術”。該案例不僅展現了該院處理疑難重症的硬核實力,更體現了多學科聯合診療(MDT)模式與微創技術在高危甲狀腺癌救治中的顯著優勢。

千裡歸鄉求醫路 信任源於硬實力

患者高先生(化名)系在深圳務工的安徽籍人士,此前因甲狀腺髓樣癌於外院接受手術治療。今年初在深圳某知名三甲醫院復查時發現頸部淋巴結及上縱隔淋巴結異常。血檢降鈣素及CEA升高,進一步穿刺后明確診斷為術后復發。高先生毅然選擇跨越千裡返回家鄉,慕名來到中國科大附一院西區甲狀腺外科就診。“在深圳檢查出問題時,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回安徽找省立醫院的專家。”患者的信任之選,正是對該院省級醫療中心技術實力的有力印証。

攻堅克難破困局 多學科協作創生機

甲狀腺髓樣癌合並上縱隔淋巴結轉移屬臨床高危病例,傳統開胸手術創傷大、恢復慢,患者需面臨胸骨劈開等高風險操作。該院甲狀腺外科鄭緒才主任團隊聯合胸外科專家展開多輪MDT討論,最終確定採用“頸部開放清掃+胸腔鏡縱隔微創清掃”的個體化方案:

1. 頸部區域:精細化清掃頸側區及中央區轉移淋巴結,精准保護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

2. 縱隔區域:通過1個4cm的胸腔鏡切口,在狹小空間內完整清除上縱隔轉移病灶,避免傳統開胸的巨大創傷。歷時4小時的精准操作,手術團隊成功實現病灶根治性切除,術中出血僅50ml。

微創技術領航 加速康復惠民

相較於傳統開胸30cm切口、需切斷肋骨的創傷,胸腔鏡技術具有顯著優勢:

✓ 僅需1個微小切口,最大程度保留胸廓完整性

✓ 高清視野實現淋巴結精准定位與徹底清掃

✓ 術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動,平均住院時間縮短40%

✓ 避免胸骨畸形等遠期並發症

術后第3天,高先生已恢復經口進食,復查顯示降鈣素由術前的644pg/ml,下降為現在的30pg/ml,即將康復出院。

專家解讀:技術突破背后的創新體系“這例手術的成功實施,標志著該院甲狀腺癌診療進入‘頸部-縱隔一體化根治’新階段。”中國科大附一院醫院甲狀腺外科主任鄭緒才教授表示,該案例有三大突破:

1. 多學科深度協作:建立甲狀腺外科-胸外科-麻醉科-影像科聯合診療模式﹔

2. 微創技術升級:將胸腔鏡技術系統化應用於甲狀腺癌縱隔轉移治療﹔

3. 快速康復管理:圍術期採用ERAS理念,縮短恢復周期50%以上。

守護皖人健康 我們永不止步

作為安徽省甲狀腺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該院年接診甲狀腺癌患者超4000例,復雜病例佔比達15%。此次高難度手術的成功,彰顯了省級醫院在疑難重症救治中的擔當與作為。未來,該院將持續深耕微創技術與多學科協作模式,讓更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為健康安徽建設貢獻省立力量!

【專家提醒】

並非所有的甲狀腺癌都是懶癌!甲狀腺髓樣癌術后患者應遵醫囑定期復查頸部超聲及腫瘤標志物,若發現淋巴結異常增大或降鈣素進行性升高,需及時就診排查轉移風險。中國科大附一院甲狀腺外科開設頭頸甲狀腺專病門診,為復雜病例提供精准診療方案。(崔媛媛 盛須仁)

(責編:蘇恆、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