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岳西后山村:因為夠“野” 深山變“景點“

青山含黛,碧水潺潺,鳥鳴悠悠。岳西縣溫泉鎮后山村,這個隱匿在大別山深處的小村落,正悄然蛻變,成為令人心馳神往的旅游打卡地。曾經偏居一隅、鮮為人知的深山,如今因“野”出圈,綻放出別樣光彩。
“野”味十足的自然風光
后山村平均海拔800米,千米以上的高峰就有多座,森林覆蓋率高達90%,負氧離子含量爆表,是天然的“氧艙”和“空調間”。
岳西縣溫泉鎮后山村。
山間溪泉眾多,清澈見底,水底沙石粒粒分明,魚兒小蝦自在游弋。有的溪水潺潺流淌,溫柔婉約﹔有的從山岩間奔騰而下,形成一道道小巧的瀑布,飛花濺玉,奏響激昂的旋律。每年四月,野生杜鵑漫山遍野肆意綻放,粉的如霞、紅的似火,將山巒裝點得如詩如畫。在海拔較高的山坡上,千畝野生胡頹子也不甘示弱,從白花滿枝,清香淡雅,到紅果累累,酸甜可口,引得游客紛紛前來品嘗、採摘。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村內生長著一株500余年樹齡的古珂楠樹。這棵古樹歷經歲月洗禮,每年花開時節,滿樹繁花如雲似雪,散發著清幽的香氣,吸引眾多游客慕名而來。作為安徽省珍稀保護樹種,古珂楠樹不僅是后山村生態保護的“活化石”,更成為當地自然奇觀的標志性景觀。
“野”趣盎然的人文風情
后山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俗風情質朴中透著山野的靈動。2004年由高枧、后山自然村合並后,這裡依然保留著傳統村落的肌理——依山而建的民居白牆黛瓦,與層層疊疊的梯田、蒼翠山巒相映成趣,勾勒出“田園美、村庄美”的詩意畫卷。村民們傳承著農耕、制茶、種桑等古老技藝,續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篇章。
岳西縣溫泉鎮后山村。
步入村中,熱情的村民常以自家種植的食材招待來客。用挂在灶頭熏制的臘肉,肥瘦相間、咸香醇厚,每一口都飽含著大山的饋贈。農閑時節,黨員帶頭組建的文明志願服務隊活躍在村庄各處,一邊參與人居環境整治,一邊將山歌民謠、傳統習俗融入日常,讓悠揚的歌聲與歡快的舞步,成為鄉村生活最鮮活的注腳。
岳西縣溫泉鎮后山村。
村內千年古石寨——六家寨的殘垣斷壁,與三國時期曹操練馬場的遺跡,歷經歲月洗禮仍靜靜佇立,訴說著往昔的風雲故事。這些古遺跡不僅是歷史的見証,更與新建的村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形成時空對話。如今,村民們在廣場上開展民俗展演等活動,將先輩“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祈願,與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活力融為一體,讓古老文明在傳承中煥發新生。
岳西縣溫泉鎮后山村。
“野”勁十足的發展活力
曾經,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讓后山村守著綠水青山,卻過著窮日子。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后山村開啟了逆襲之路。先是修通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串聯起各個村民小組,讓山裡山外緊密相連﹔接著,網絡信號全覆蓋,村民們足不出戶便能知曉天下事,農產品也通過電商平台暢銷全國各地。
岳西縣溫泉鎮后山村。
村民們有的開辦農家樂,為游客提供食宿服務﹔有的當起導游,帶領游客領略后山的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還有的售賣自家制作的手工藝品、農產品,收入渠道日益多元。
岳西縣溫泉鎮后山村。
“以前守著金山銀山受窮,現在靠著這‘野’山‘野’水,日子越過越紅火!”村民老張滿臉笑意,話語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如今的后山村,正憑借獨特的“野”魅力,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進發。(熊鳳霞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