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連辦22年的盛會,對安徽石台意味著什麼?

清明后,谷雨前,通常都是茶農最忙的時候。
收到第22屆安徽·石台茶文化節(以下簡稱“茶文化節”)“石台硒茶”斗茶活動邀請函時,檀臘枝卻沒有一絲猶豫:去,必須去!
檀臘枝是池州市石台縣本地人,種植茶葉有近十五個年頭。“浙江安吉的朋友送來第一批黃金芽幼苗,我們在自家茶山就種上了。”檀臘枝回憶,2011年,頭一茬黃金芽長勢很好,芽頭肥、葉片厚,把鮮葉送到安吉,茶廠給的收購價甚至超過當地茶。
這讓檀臘枝嘗到了甜頭。
仙寓山泉生產線。石台融媒供圖
2014年,檀臘枝和丈夫正式成立臘枝家庭農場,包下10畝茶山。如今,“小作坊”越做越大,逐步將茶葉種植、鮮葉採摘、烘干、炒制、銷售等全流程“包圓”,檀臘枝還趕時髦開通了短視頻賬號,成為遠近聞名的“茶葉姐”,村裡近15戶茶農也跟著她走上了種茶致富的道路。
今年茶文化節斗茶活動,“茶葉姐”捧回兩項大獎。更讓檀臘枝開心的,是在主辦方邀請下,多位外地品茶專家走進茶園,與她面對面談問題、手把手教方法。
“太難得了,能近距離跟專家交流,對我們提升茶葉品質有非常大的幫助,真要感謝政府提供的平台。”檀臘枝興奮地說。
茶文化節上,檀臘枝(右)的家庭農場捧回兩項大獎。石台融媒供圖
石台縣地處安徽西南山區,“九山半水半分田”是當地自然環境最真實的寫照。在這種環境下,石台要如何突圍?政府決定以綠色為底、圍繞當地特色資源做文章。
巍峨的高山中,也藏著石台縣獨有的資源——硒元素。根據2022年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聯合調查報告顯示,石台富硒面積佔到縣域面積的83.94%,石台縣也因此成為安徽省唯一、全國為數不多的富硒地。
富硒地上結“硒果”,包括石台硒茶在內,石台硒泉、石台硒米等為代表的富硒產品,也已成為石台縣的招牌。
對“茶葉姐”們來說,茶文化節是一次近距離與茶專家在石台零距離接觸的機會。同樣,茶文化節也是石台硒品向外集中展示的舞台。
在茶文化節現場,當地石台硒泉生產商帶來的各種瓶裝水,也吸引了外地專家的注意。來自大山深處的硒泉,被包裝成規格不一的瓶裝水。一位經銷商介紹,目前華東地區市場上大多數硒泉產品都來自石台,也有越來越多的外地客商到石台來投資興建水廠。
仙寓山泉是石台硒泉產業的老牌代表,坐落於中國富硒第一村——大山村腳下,企業客戶覆蓋15個省市,去年公司產值達2400余萬元。“硒泉產品銷量很好,公司今年初投入800萬元技改,產量有望翻倍。”公司負責人花仲杰表示,當地生態環境好,也造就了石台硒泉在外地市場的良好口碑。
俯瞰茶園。石台融媒供圖
數據顯示,石台全縣已注冊登記硒泉企業14家,其中11家投入生產運營。其中,既有仙寓山泉這樣的老牌代表,也有最近剛安家的新朋友。就在茶文化節啟動的第二天,4月19日,又一家集團總部位於江蘇蘇州的硒泉水廠在石台正式投產。企業負責人表示,這次在石台投資8000多萬建廠,就是看中了石台“中國生態硒都”品牌。
“石台茶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22屆,不僅全面記錄了石台茶產業的發展歷程,更是展示地域文化、促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茶文化節開幕式上,石台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勇熱情地向外推介石台。
顯然,這樣一場連續舉辦22年的盛會,不僅僅是石台硒產品對外展示的平台,更是當地在富硒產業、生態產業上持久發力、久久為功的見証。
長期專注做好一件事,效果也是顯著的。據統計,2024年,全縣硒泉產業綜合產值達1.48億元,同比增長20.3%。2024年,全縣茶葉綜合產值超20億元,富硒農業綜合產值達42億元,硒產業綜合產值達84億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