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不動產登記中心:“綠本”變“紅本”

“我爸腦梗后走不了路,還要老人家親自來嗎?”2025年4月中旬,安徽省寧國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林權窗口前,該市霞西鎮荷花組的林農嚴軍焦急地詢問。“別擔心,我們安排綠色通道,上門服務!”工作人員的回答讓他連連道謝。
自2015年《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將林權納入統一登記范疇,寧國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聚焦林農辦事的實際困難,推出上門服務和延時服務等便民舉措,切實解決年邁體弱者出行不便以及勞作時間受限的問題。
工作人員背著設備、帶著材料,深入山林、走進農戶家中,為每一筆山林資源“記賬”,讓林農手中的“賬目”清晰明了,確保每一本不動產証書都真實可靠。“以前下山辦手續得花大半天,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辦好,太方便了!”萬家鄉西泉村村民汪老爹高興地說,“綠本變紅本,全國統一編號,我家的山林終於有了‘身份証’,還能用來抵押貸款,值老錢了!”
萬家鄉西泉村是林權登記工作成效的生動縮影。通過規范登記,該村明晰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的權屬爭議,還成功完成了碳匯評估,森林生態系統(GEP)達15.63億元。
十年耕耘結碩果。十年來,寧國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展現了便民服務和林權改革的顯著成效:累計開展上門服務1000余次,為1000余戶偏遠山區的林農解決登記難題﹔累計發放林權不動產權証書(紅色新証)6000余本,面積96000畝﹔發放林權不動產登記証明面積11萬畝,為林權抵押貸款1.05億元﹔為林權糾紛案件提供佐証材料100余份,助力相關部門高效化解矛盾。林權登記辦理時限從法定30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群眾滿意度持續保持在98%以上。
如今,這本紅色証書不僅明確了山林歸屬,更為林農打開了致富之門,記錄著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成果。十年來,寧國市林農年均人收入從12589元提升到28479元,森林覆蓋率從76.1%提高到79.5%。這些亮眼數據,既是林權登記工作的直觀效果,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林業發展與生態保護實踐中的生動注腳。(程棋奎 程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