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文化體育>>健康

兒童脊柱港植入術在中國科大附一院西區順利應用

2025年03月21日09:4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3月13日,兒童脊柱港植入術在中國科大附一院西區(安徽省腫瘤醫院)兒童血液與腫瘤科順利應用於一名16歲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以痛治痛”的困境終於被打破。該技術通過微創方式建立長期穩定的鞘內給藥通道,為需要反復接受腰椎穿刺及鞘內化療的患兒帶來更安全、舒適的治療體驗。這是國內首例兒童脊柱港植入術,不僅是一項醫療技術的突破,更是一場關乎生命尊嚴的溫柔革命。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約佔所有兒童白血病的75%。根據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數據,我國每年新增白血病患兒約1.5萬例。在長達2—3年的治療周期中,每個患兒平均需要接受至少20次腰椎穿刺,用於鞘內注射化療藥物及腦脊液檢測,這給患兒帶來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負擔。

反復的腰椎穿刺不僅帶來劇烈疼痛,還可能導致術后頭痛、感染風險增加。據統計,約60%的患兒在治療后期出現穿刺抵抗心理,甚至約15%的患兒因體位保持困難,需要術前給予麻醉鎮靜處理。有著三十多年臨床經驗的兒童血液與腫瘤科主任李春感嘆道:“看著孩子們蜷縮成蝦米狀強忍著淚水,我們比誰都渴望找到更優方案。”

據介紹,脊柱港(IntrathecalPort)系統由植入皮下的儲液港和置入蛛網膜下腔的導管組成。通過超聲引導下的微創手術,將導管精准定位在腰椎鞘膜腔內,儲液港則埋置於側腹部皮下。治療時,隻需經皮穿刺港體即可完成藥物輸注,單次操作時間從傳統腰穿的10分鐘縮短至5分鐘。

小宇(化名)是一名高一學生。2025年2月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后,需要定期接受周期性鞘內化療。由於小宇體重超過200斤,傳統腰椎穿刺難度極大,且會給正處於青春期的他帶來心理壓力和身體負擔。兒童血液與腫瘤科醫護團隊經過多學科會診,決定採用國際先進的脊柱港技術,通過皮下植入輸液港連接蛛網膜下腔,實現“一次穿刺、長期使用”。術后小宇恢復良好,已順利完成首次鞘內化療。

此次手術由兒童血液與腫瘤科牽頭,聯合麻醉科、醫學影像科等科室組建了多學科團隊。護士長帶領護理組針對青少年心理特點,術前通過視頻講解、模擬操作流程,幫助患者消除恐懼﹔術后定制個性化護理方案,確保港體維護與日常學習生活兩不誤。

據床位醫生張博介紹,脊柱港技術較傳統穿刺具有顯著優勢:減少反復穿刺帶來的創傷和並發症風險﹔避免骨髓抑制期感染隱患﹔提升給藥精准度和治療效果﹔保護患者隱私尊嚴,改善生活質量。"對於需要長期鞘內治療的患兒,這項技術不僅是醫療進步,更是對兒童身心健康的雙重守護。"兒童血液與腫瘤科主任張旭晗表示。

此次脊柱港技術的成功應用,是該院踐行"以患者為中心"服務理念的生動實踐。未來,兒童血液與腫瘤科將繼續探索創新技術,用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為血液病患兒筑起生命防線。(張博 崔媛媛)

(責編:歐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