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長豐:全縣全域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城呼之欲出

2025年02月17日08:34 | 來源:央視網
小字號

  新春伊始,合肥市長豐縣,氣象萬千。乘著干勁,滿懷希望,在2024年全國縣域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拔得頭籌的長豐縣提出:全力沖刺建設“全縣全域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城”。

  為什麼要建

  在當今全球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汽車產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作為新興力量新能源汽車,已然崛起。

  先機決定勝算。長豐縣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科學把握這一全球產業變革趨勢,敏銳地捕捉到新能源汽車產業蘊含的巨大潛力。

  長豐縣雖然沒有像世界汽車名城那樣具有傳統汽車工業歷史的積澱,但為什麼要建設“全縣全域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城”?

  區域優勢是最大底氣。長豐緊鄰合肥市區,而合肥市是長三角地區的副中心城市。長豐縣能夠充分享受長三角一體化的政策紅利,與長三角其他城市進行產業資源和創新要素的高效對接。

  以比亞迪選擇在長豐投資建廠為例,合肥的物流便利和強大的市場輻射能力是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長三角地區豐富的科研資源也為長豐縣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和人才支撐。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在新能源、汽車工程、電子信息等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科研成果和優秀的科研人才。

  經濟轉型是最大需求。1965年設立的長豐縣,是安徽最年輕的縣之一。這裡位於江淮分水嶺上,曾長期是國家級貧困縣。經過幾代人多年來的奮斗,2023年,長豐已是安徽發展最快的縣。

  長豐縣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較早,崗集鎮、雙鳳開發區圍繞汽車零部件產業深耕多年,到2020年全縣汽車零部件產業總產值已突破100億元。2021年,比亞迪、中創新航、佳通輪胎、優信汽車4個百億項目相繼落戶長豐,奠定了新能源汽車強縣的堅實基礎。

  巨大商機是最大引力。近年來隨著比亞迪、中創新航等重點項目產能快速釋放,長豐縣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長豐縣工信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縣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110億元,同比增長26.9%,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共計約1150億元,同比增長約55%,佔全縣規上工業產值的54.5%,對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拉動明顯﹔全縣新能源整車產量95萬輛,約佔全省新能源整車產量的59%,在全國的縣域新能源汽車產量中穩居第一。

  新能源汽車產業具有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的特點。從電池制造到整車組裝,從零部件供應到汽車后市場服務,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長豐縣通過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帶動了整個縣域經濟的躍升。不僅能夠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還能提高地方財政收入,推動長豐縣從傳統的“制造基地”向具有創新能力的“創新集群”轉型。

  憑什麼能建

  汽車工業的整車生產一向是聚集零部件企業的關鍵。國內有不少縣域地區利用整車帶動產業的先行案例。如廣州市番禺區,以廣汽乘用車、廣汽埃安等整車制造企業為龍頭快速形成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兩大產業帶。

  2021年前,長豐縣匯聚了多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有了產業基礎。2021年,比亞迪合肥基地落戶下塘工業園。一直有“整車夢”的長豐縣,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整車企業。

  如今,短短三年多時間,緊隨比亞迪的產業鏈上游供應商、下游服務商紛紛向長豐縣集聚,長豐的“下塘汽車城”已顯現雛形。

  “目前長豐縣汽車產業鏈基本上實現了轉型升級。”長豐縣工信局副局長陳新宇介紹,整車企業的到來,不僅帶來了一大批做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配套企業,也讓原有燃油車配套企業發現了新商機並尋求合作,引導了這些存量企業轉型升級。

  “上了車”,就跑得快。長豐縣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崛起,則快速拉動了工業經濟的發展。長豐縣整車與 汽車零部件企業聚合,共享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讓地區的汽車產業競爭力整體得以提高。

  “整車帶動最大的優勢是‘快’。”陳新宇說,圍繞龍頭企業快速形成一批配套的零部件企業,然后盡快形成產業集聚。2023年8月,安徽省發布了縣域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方案提出,在長豐縣培育發展“整車帶動型”縣域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打造“下塘”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到2027年,長豐縣汽車零部件產業營業收入(不含整車)達到200億級。長豐縣正在借著政策紅利,抓住機遇、乘勢而上。

  如此政策機遇、產業機遇,長豐縣有什麼“拿手絕活”來一躍而上?

  強化專班引路。長豐縣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實施了“金牌店小二”服務,負責協調解決企業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比亞迪項目的引進過程中,這種服務機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項目的談判到簽約僅用了23天,創下“長豐速度”。

  強化基金投入。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長豐縣設立了新能源汽車子基金,可以為企業提供風險投資、貸款擔保等多種形式的資金支持,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強化平台融合。長豐縣依托合肥的科研資源建設產學研合作平台。企業可以將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和技術,高校也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開展定向研究,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

  強化能源保障。長豐縣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點打造了能源網絡。綜合能源港整合了油、氣、電、氫等多種能源供應方式,滿足了不同類型車輛的能源需求。“光儲充換”微網設備則是一種更加智能化、綠色化的能源解決方案。通過光伏發電、電池儲能、充電和換電等功能的集成,實現了能源的高效利用。這種能源網絡的構建解決了新能源車補能痛點,為新能源汽車的用戶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補能服務,形成了“出行友好”的生態環境。

  強化人才支撐。2023年,長豐縣常住人口淨增3.3萬,這一數據表明長豐縣對人口的吸引力在不斷增強。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大量的就業機會被創造出來,吸引了外來就業人口的流入。這些人口不僅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了勞動力保障,也為長豐縣的其他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帶來了活力。

  怎麼樣去建

  要打造“全縣全域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城”,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勇於創新、苦干實干。

  如何實現目標呢?

  ——立志。長豐縣提出了“1513”發展規劃,即到2027年,全縣要實現100萬輛整車、500億元規模后市場,1000億元產值的龍頭企業,以及3000億元規模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全力建設國內新能源汽車第一縣。

  2024年,總投資90億元的合肥比亞迪四期項目正在建設。目前重點在談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有16個,計劃總投資138億元。

  ——行動。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長豐縣圍繞比亞迪等重點企業,提前謀劃、著眼未來,從“吃喝游樂購”“衣食住學行”全方位謀劃項目。以下塘為中心,下塘汽車城建設方面,下塘新城大道、鳳湖東路、智慧大道停車場建成投用,新增停車位2400個。獲批大建設項目29個,總投資約90.5億元。豐迪廣場商業綜合體開工建設,夏塘裡二期啟動設計。鳳湖東路等5條道路竣工通車,規劃南一路等道路16條啟動建設,啟動東片區14條道路規劃設計。

  ——創新。智能網聯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未來趨勢。長豐縣將加大在智能網聯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與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合作,推動智能網聯技術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應用。

  ——延鏈。長豐縣加大對高性能電池、智能駕駛芯片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和高端零部件制造能力,力爭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

  ——拓展。長豐縣將鼓勵本地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通過參加國際汽車展會、建立海外銷售渠道、開展國際合作等方式,提升長豐縣新能源汽車的國際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育才。長豐縣建立長期穩定的人才培養體系,不僅要吸引外部人才,還要注重本地人才的培養,與當地教育機構合作,開設相關專業課程,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專業人才。

  開年關系全年,起勢映照走勢。長豐縣正以釘釘子的精神、蛇行千裡的勁頭,向“全縣全域世界級新能源汽車城”的目標奮進。(記者 張宣劍)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